我成长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一个极其追求“自律”的人。表现为每天按照时间表工作,读书学习写笔记,每周坚持锻炼,回报也很明确——考上不错的大学。
在这个思维体系下,我对自己的要求几近苛刻,松懈是不可原谅的,情绪是不能成为借口的,明确目标就只有一往直前的冲。
但是考上大学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
我的高考成绩在班里排倒数,面对新的大学课程,我的脑子就像生了锈一样运转不起来,而我很多同学们可以一边轻松的玩游戏,一边拿着奖学金。这严重打击了我的自信心。于是我更追求自律自强,成绩没上去,情绪渐渐有了问题。
另外,曾经一往无前冲击的目标实现以后,我体会到了巨大的空虚,急于寻找下一个目标,而且由于在学业上受到了挫折,于是决定下一个目标要更高,默默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这句很熟悉的鸡汤,对我可能并不适用。我的内在情绪,由于长期的忽视和压抑,已经到了快崩溃的边缘,特别是考研之前,别人一句无心的话,都会刺激到我的神经,让我夜不能寐。
“要自律”从自我鞭策逐渐变成了自我谴责。一个总是自我谴责,与自己处不好关系的人,与别人也处不好关系,内耗极高,什么也不想做。
这些年我总是时好时坏,偶尔自律几天,又陷入长时间的自我谴责。一方面极想在人生中做出点成绩,一方面责备自己不够努力不够聪明不够自律做不出成绩。这就像开车,明明想提高速度,却死死的踩住油门。
如何破局?
我先放开了踩着油门的脚,不再刻意追求什么,接受自己的普通和平庸,告诉自己:这一生,我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虽然也会担忧会不会就此沉沦,但之前的生活已无法继续,我需要做出改变。
慢慢的,我没有那么急躁了,就像一杯浑浊的水,慢慢沉淀下来。逐渐的,属于我自己的东西显露出来。
我孤僻,不喜社交,朋友很少但都真诚深刻;于是以前逼自己做过的需要社交牛逼症的工作,从此与我无关。我对名利淡泊,追求自由散漫,有很大业绩压力以丰厚回报为饵的事情显然也不适合我。我精神高敏感,身体弱,人多的地方会扰乱我的心绪,于是我从大城市搬回小城。
古人讲究“抱朴含真,恬淡虚无”,这里面的“真”就是自我天性的规律。而“自律”也应如此——自己遵循自己的规律。当我这样做以后,天开地阔,当下自在。
顺应自己的规律,我想写的时候写,想运动的时候运动一下,累了多休息,就连吃东西,我也顺着身体的感觉来。结果,与以前我强硬的要求自己的时候相比,我能做的事情更多,也更快乐。
与自己的和解悄然发生,也就更宽容他人,关系自然亲近,毫不累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