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时间过的很快,这个周末,我在混沌创新商学院一年时间的学习毕业了,六个模块的学习,打开了多个纬度的认知。
在最后一个模块,关于组织架构的模块上,再次听到了对使命、愿景、价值观的诠释,以及听到多个老师谈到“延迟喜悦”四个字。
而在此前,我是压根不信这些东西的。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一个实验,在小孩子面前放着一些糖果,如果现在吃可以拿到一块,如果十五分钟后吃,可以拿到两块,最终长期关注这两类孩子的后续成长。
结果发现当初吃到两块糖果的孩子,最终在事业上发展的更好。
(2)
我们常见意识里,一般都是通过痛苦的奋斗取得成功,而因为贪图享乐导致失败,但是上面这个吃糖实验里,那些吃一块糖果的孩子,往往都是痛苦的失败。
工作人员观察到,这些孩子不是一次性吃掉糖果的,其想要等到十五分钟后,吃到两块糖果,但当下又忍不住,于是过一会就偷偷的舔一下,又害怕被发现,最后一点点吃完了糖果,过程中始终是焦虑的。
而另一批孩子,则把注意力放到了其他事情上,完全忘记了糖果,自然感觉不到选择的痛苦,一会之后,他们得到了两个糖果的奖励,特别开心。
可见换种思维方式,获得更大的成功,并不一定就要多付出更多,只需要保持耐心,享受延迟的喜悦。
(3)
至今我还用屌丝定位自己,普通家庭、三本大学就是我前20年生命的写照,而通过抓住机会和个人的努力,这几年成长的还不错。
今年花了几十万在学习上,硅谷科技游学、日本新零售游学、美东金融游学以及混沌创新商学院等等课程学习,在接触了大量不同人之后,今天我大胆的将身边的人分为三类:
1.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亲身践行者。在商学院里,我是年龄最小的学员,而长者年近60岁,我曾想自己在30多年后,还能否参加这类学习型组织,这是个大大的问号。
当然比我年龄小的优秀者比比皆是,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如今在咪蒙团队,为旗下帐号“才华有限青年”的主笔,记得两年前,他还在山东高校做渠道地推,而如今的收入若算上奖金,有时还超过我一些。
而就在本周,其还找我推荐一些书籍及学习课程,学习成长从不停歇。
2.觉得学习有必要,但也无关痛痒者。但凡认可学习成长一事,却又不行动者,我都将其归纳至第二类,之所以不行动,无非是认为可学、可不学,这不是当下最重要的。
如果按照近千年的学习模式,这类人的做法确为正确,可无奈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速度远超以往,一旦学习停止,将不能紧跟这个前行的时代。
3.觉得看书、上课,都是显摆装逼者。如果要我划分一个比例,可能第一类人占比2%、第二类人占比8%,第三类人占比90%。
有很多人觉得毕业后读商学院就是结交人脉,并学不到东西,其实我想问说这句话的人,自己是否亲生经历过商学院的学习,如果没有,那不过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罢了。
就如同,有人说学习没用,考试考的好,不是一样找不到工作嘛,我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自己是清北复交的学生,或是哪所985高校的?想必都不是吧。
前段时间,网上有一些文章,说最近两年的知识付费,就是让人交智商税,忽悠人的。而我看看身边的人,诸多企业的负责人,都在听得到APP,我并不认为这些人傻。
(4)
不知道你会将自己定位为哪一种人?
其实越学习、越觉得自身无知,思维越开阔,感觉真的挺好。
孙凌,知名公司校园&海外事业部执行总监,终身学习者,曾连续创业获得多轮融资,以创业心态去生活,第679篇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