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我深陷社交网络的怪圈里,看到屏幕右下角的图标闪烁就不由自主的点开,聊天结束返回工作时时间已过半小时;本想打开浏览器查询资料,看到推送的娱乐新闻不禁点入查看,花了很长时间了解相关新闻,却忘记了最初查询的目的是什么。每次遇到这些情况,注意力就会从原有工作中抽离出来,梳理清被打断的思路要花费很长时间,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作者把我的工作状态成为浮浅工作,而长期处于浮浅工作会降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
《深度工作》的作者卡尔·纽波特是乔治城大学计算机科学终身教授,分布式算法专家,畅销书作家,高人气博主。曾以“美国大学优等生荣誉学会会员”的最高荣誉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纽波特在大学毕业10年里,出版了《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如何成为尖子生》《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深度工作》4本书畅销书,获得博士学位,还受聘为终身教授。你可能会想,取得这些成就,他肯定非常疯狂的工作吧,其实并没有,他通常下午五点半下班,留出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
纽波特在这本《深度工作》把自己工作的经验详细讲述给大家,通过了解什么是深度工作、深度工作的重要作用和如何进入深入工作,把深度工作拉下神坛,把深度工作的能力内化成日常生活中的常规安排和核心技能。
什么是深度工作
卡尔·纽波特给出深度工作(Deep work)的定义:
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很多重要人物在深度工作状态下完成他们产出:马克·吐温在一间农场小屋完成《汤姆·索亚历险记》,书房离房屋太远,家人喊他吃饭需要吹响号角;导演伍迪·艾伦编写并导演了44部电影,获23项奥斯卡奖提名,他的创作是在一台手动打自己上完成的。
与深度工作的反面是浮浅工作(Shallow work):
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记者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坦言网络剥夺了它的专注和沉思能力,很多人感慨自己无法取得职场上的爆发式上升,归根接地还是因为网络的频繁使用降低他们的专注度,不断吞噬他们的工作能力。
深度工作很重要
在如今科技迅猛发展的智能时代,有两种人很容易抓住风口获得成功,一种是掌握复杂的抽象和数据推理能力的高级技术工人,一种是站在市场顶端、具有最优秀技能的超级明星。当我们继续探究为什么这两种人会获得成功时,总结出两条规律:
- 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
- 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想要掌握这两种能力,就触及到《深度工作》这本书的核心:具备深度工作的能力。卡尔·纽波特在书中提到,践行深度工作能够提升自己的专注力、思考力和执行力,从而提升产出。根据生产力规律:
高质量工作产出 = 时间 * 专注度
单位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专注度越高,单位时间的工作产出就越大。完成同样的产出,专注度高的人往往比专注度低的人花费的时间更少,这样你或许会明白高中时期成绩优秀的那批人,明明用在学习上的时间更短,取得的成绩却非常优秀的原因了。
怎么开启深度工作模式
1、专注力
①、找到自己的深度工作方式
上班时间工作党忙碌在自己的职场角色里,即时通讯、会议、沟通等会不断打扰你进入深度工作状态,不妨把自己的时间规划为两部分,一部分时间专门用于深度工作,另外的时间做其他浮浅的事情。我习惯于早晨5点起床,5点到7点半这段没有干扰的时间看书写字,专注在书本的世界里,是一整天效率最高的时段。
②习惯化
达尔文编辑《物种起源》期间保持严格的工作习惯,早晨7点准时起床、散步、吃早饭,8点到9点半在书房工作,9点半到十点拆阅前一天的信件,19点半到中午继续在书房工作。这种严格内化的习惯使进入到深度工作的阻力压缩到最小,更容易也更轻松保持较长时间的思考状态。选定深度工作的场所、设定工作时的习惯和目标,以及开始工作时的仪式感,逐渐打磨出自己深度工作的习惯。
2、思考力
①、超出舒适区的思考方式
西奥多·罗斯福(老罗斯福总统)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对拳击、摔跤、健身、舞蹈、诗歌阅读、自然学感兴趣,还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在兴趣爱好上花费大量时间导致他只有四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习,然而他的成绩还不懒。分析罗斯福处理这些事情的策略,会发现这样的规律:他挑选出优先级最高的任务,估算完成这项工作的深度工作时间,并给自己设定一个硬性的截止日期,使留出的时间远远少于估算的时间。要想达成这项任务他不得不利用每一束神经元,集中高度的注意力来完成这项工作,逼迫自己超出舒适区,进入深度工作状态。通过对大脑的注意力进行反复的训练,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水平。
②、有成果的冥想
纽波特在做研究员期间坚持跑步到学校,在路上走得这段时间使他培养了一个习惯——有成果的冥想,在身体劳作而心智空闲的时候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件明确的专业难题上。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中写道“我写小说的许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时学到的”,在跑步时冥想思考,既不会占用工作时间,还能迫使自己抵抗分心,将注意力集中在明确的问题上,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
3、科学规划
①、关键少数法则
根据二八定律,在很多情境中,80%的结果来自最重要的20%的努力,工作中同样如此,最重要的20%的活动做出了大部分的贡献。针对每项目标,都找出其中最关键的2-3个重要活动,在深度工作时段使这些活动产出最大化,通过这种方式用最短的时间去的最优的效果。
②、认真规划每一分钟
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半小时记录一格,把一整天分成34个表格,在每个表格中填写时间使用情况,这样通过一个表格就能了解一整天时间的利用情况,帮助自己分析哪块时间效率最高可以用来深度工作、哪块时间的专注度不够在做浮浅工作。
4、打包法戒掉社交媒体
《极简主义》的作者尼科迪默斯在简化生活时采用了打包排队的方法,他将自己所有的东西打包放进一个大纸箱里,在接下来的一周里,如果他需要一件已经打包了的武林,就拿出来放回原处,一周后大部分的物件在箱子里没有动过,他便把这些东西可扔掉。我感觉这个方式同样可以用在社交网络中,我们的手机里会下载微信、QQ、微博、抖音、快手等多个社交软件,不妨做个试验,停用这些软件一周,有没有人通过其他渠道和你联系,思考停用的这一周里你是否过得更好,如果两个答案都是肯定的就保留这项服务,否则就毫不犹豫的卸载吧,说明这些软件帮助你戒掉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习惯。
总结
在专注力越来越稀缺的时代,对自己的脑力多一些关怀,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注力和思考力,科学规划时间减少浮浅工作和事务性工作对精力的消耗,留出更多时间深度工作创造更有价值的生活,才有可能在以快为先的社会中获得终身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