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经做了决定,也早早制定好了计划,但总要等到deadline近在眼前才“哭着”把事情做完,而且通常拖延的时间和事情的困难度、创造性成正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上中学放假时我们总会带着各科作业回家,有机械化的抄写,套用公式的题解,也总会有几篇写作任务。当时的我从来都是在放假的前几天就麻利的把抄写和解题的功课做完,然后以立意构思、收集素材为由堂而皇之的拖延着作文任务,等假期余额不足的时候才恐慌着、焦虑着打开落了一假期灰的作文簿,所以我的假期总是在忙碌的“文学创作”中落下帷幕。
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拖延者,即使我非常欣赏“趁早精神”和“行动派”,也赞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和高度自律的积极影响。因为这样的自我矛盾,在一段时间内,我甚至因为自己无法把每天的to do list都打上勾而陷入自我怀疑,进而产生自卑的情绪,创作的积极性自然也受到了影响。于是,我开始调整,承认自己的拖延,并试着寻找解决的方法。
直到我看到斯坦福萌教授约翰·佩里的《拖拉一点也无妨》才放下心来,教授不是也在拖延吗?更何况他还出书向全世界宣称“拖拉一点也无妨”。百科上关于拖延症 (procrastination)的定义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引起拖延的原因可能是你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实在太无聊、可能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也有可能是自身的完美主义情结。针对第一种情况,可以适当增加执行任务的仪式感,比如自制减脂餐,每天都重复一样的菜单,不如做得再精致一些,准备一些美好的餐具精心记录。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就干脆不要再挑战自己的意志力了,离开就是了,离开手机,断开Wi-Fi,背上包包出门。至于第三种情况,我只能说一个再烂的作品也比想象中的完美要好,况且机智的你一旦开始执行,一定能收获一个不错的结果。
书中的核心是结构化拖延,通过抓住人类想及时行乐,对未来充满理想又害怕无聊的特点,逆向寻找解决对策。要相信人类是一种闲不下来的生物,在这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为了打发时间哪怕只是排队的几分钟也会从朋友圈刷到微博、知乎等等。所以当我们的to do list 足够长的时候,我们也许就会找到适合当下完成的任务,在拖延困难的任务时我们也做了一些其他重要的事,总不至于浪费了时间,也不用再被负罪感和内疚感困扰。(推荐大家买书一读,很薄的一本,语言很幽默诙谐,角度也很新颖,会让人豁然开朗的~)
就我自己来说,在拖延写作的这一周内,我看完了两本书,练习了书法,背了单词,甚至还翻出了u 克里里小练了一番。当然,我也要强调一下结构化拖延执行时的关键,那就是deadline!如果不为自己设定一个截止日期,那么就不能说是拖延而是空想,是虚无,也就无从评价高效与否了。
被拖延症困扰的小伙伴们,快走出自卑、自责的灰暗地带吧,接受你的拖延,接受差距,慢慢来,不要放弃,无论是你的任务清单还是拖延,你都有战胜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