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疯狂的看了很多书,天地博物,中西杂糅。今天早晨起床,看完了璐姐的《唤醒沉睡的天才》拆书日更,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自己能不能也死磕一下《模型思维》这本书呢?我觉得可以的,但又不知道把这本书全部整一遍需要日更多少天,不过想到之前简书连续日更224天,想着难度应该不大,所以就有了从今天开始的文字。
(直接复制璐姐的框架)
一、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这本书的第一章是全书精华中的精华,好多印象深刻的部分,如果要舍九取一,我挑诗人和剧作家T.S.艾略特的一个疑问:“我们迷失于知识中的智慧到哪里去了?我们迷失于信息中的知识到哪里去了?”,作者斯科特.佩奇追加的一句:“我们迷失于数据中的信息到哪里去了?”。这段话背后的本质谈的就是智慧层次结构图,从最底部的数据,到信息,在到知识,最后到智慧。
二、启发和收获
启发和收获1:用西方的工具达到东方的智慧,多模型思维现在看上去是一个最为顶级的面向复杂世界的工具模型,结构背后的结构,选择之中的选择。中西方语境中谈的智慧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启发和收获2:多模型思维第一性原理基于“管中窥豹需多管齐下”这一古老思想,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所强调的“将许多人的优点集中起来这个做法的价值”,这使我想到了曾经、现在、未来混迹的混沌大学、高山大学和得到大学的底层组织学习原理,特别的奇妙。但我还是想追问,这个隐含假设一定对吗?这个隐含假设又是基于什么隐含假设呢?
启发和收获3:所有模型都有三个共同特征,简化、形式化精确定义和错误。简化好理解,形式化让我开始真心内化硕博时候老板身行合一传授的数学十分重要的观念,而所有模型都是错误的这句话,让我内心震撼,将某一部分的认知基点再次进行下移。
三、行动和改变
行动1:明天该书第二章的拆解。
行动2:基于多模型思维深入的思考,具象肉身活着所接受的外部刺激。
行动3:运用所学的多模型思维灌注于马上要写的教改、科研论文之中。
改变:运用多模型思维进行书籍的阅读和拆解,打通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的大脑鸿沟。
曾经一直都想改变自己,却整日迷糊、混沌、不得法。而今,突然发现:如果不死磕自己,就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耐磕。保留初心,改变毛病,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让他人也变得越来越好,这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早安,全世界!打卡
谢鑫2019.12.1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