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到职场,从20岁跨入到30岁,我们如浪花入海冲进广阔的天地间,我们等待思想成熟,等待经验积累,等待成为一个成熟的大人。
那么,怎样才算一个心理成熟的人呢?
成熟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对“边界感”的清晰认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需要的个人空间越来越大,以往我们能容纳别人走得很近,现在却需要一个很大的安全距离,在完全不被侵犯的自我空间内,我们才会感到舒服。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曾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你是边界感薄弱的人吗?我们可以用下面几条特征来对比一下自己:
不懂拒绝,觉得自己必须对每个人的要求说“是”;
工作讨论时经常被人“带跑”,面对压力无法坚持自我;
管理不好负面情绪,总是一股脑地诉说给别人;
控制欲强,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
时常想要拯救你亲近的人,为他们解决人生问题……
如果你不幸命中几条,那就不得不承认你可能是一个边界感不清晰的人。
水无界,则世间处于汪洋之中,万物俱损。
水有界,则系统稳固,万物生长。
保持适度的边界感,才能拥有最舒适的人际关系。
图片
边界感
决定你的幸福指数
乔治·戴德在《自我边界》一书中提出:“所谓边界,就是让你的事归你,我的事归我。”
它不像身体上的边界有一个特定的轮廓,但这种边界感是在保护我们心理上处于一个舒适的状态。
边界感某种程度上等于安全感,因此一旦你的边界清晰,你会发现一切关系都会健康起来,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亲密关系中有边界感是很重要的事
著名作家纪伯伦说过:
“在一起的时候要给彼此保留空间——橡树和雪松并不能在彼此的影子中成长。”
两个人相爱并不意味着两个人能互相融合,彼此既有共同区域,又有明确边界,这样的伴侣关系才能长久。
在综艺《幸福三重奏》中,谢楠被问到婚姻中自己和吴京做过哪些妥协。
她说其实两个人根本上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要给彼此留空间,有边界感是很重要的事情。
亲密关系与自我边界并不冲突。
你有边界,你爱的人也有边界,他的想法和你同样重要。
双方都应该分清并适时调整自己的边界,将真正的爱付诸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和他人的成长。
边界意识让婆媳关系相处愉快
据离婚大数据统计,在中国离婚的六大原因中,“婆媳不和”竟然排在第四位。
身边就有朋友陷入这样的故事中:
她和老公从恋爱到结婚三年,两个人刚开始也是琴瑟和鸣,小日子过得很有情调。
但由于夫妻两人要上班,婆婆退休后说体谅他们工作忙,要过来帮忙打理家务。
生活在一起才发现问题很多,婆婆性格比较强势,小到平常穿衣服,大到工资花费,事无巨细都要过问。
日积月累矛盾越来越深,彼此心里都不舒服。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式婆媳关系为何如此糟糕!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女人,因为爱着同一个男人,被硬生生地捆绑到了一起,互相介入彼此的生活,实际上这就是没有边界感。
最好的婆媳关系是保持一定的距离,做一个有分寸的婆婆和一个有分寸的儿媳。
在各自舒适的区域里,给予对方最好的帮助和照顾,就足矣。
父母的边界感决定孩子的幸福感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娅有一个观点,让有书君觉得耳目一新: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但有多少父母误会了爱的真谛,以为给予便是最好的教育。
他们不知道,给予的分寸在哪里。
中国父母最缺的就是边界感。
最近来上海工作的朋友就在跟我抱怨,妈妈不放心她在大城市独居,硬要来陪住。
生活的一切都在妈妈的监控之下,没有自己的专属空间。
当孩子年幼时,父母用爱满足孩子的需求,及时回应他,给他安全感。
当孩子成年后,父母就要适时离开,给孩子独立的机会,让他去体验属于他的无限可能。
尊重边界,会让孩子和家长从各种矛盾中解放出来,有助于孩子和父母各自为自己的生命负责。
图片
图片
边界感
决定人际关系的高度
三毛在散文《简单》里说:“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少些负担和承担。我不多说无谓的闲言,这使我觉得清畅。我当心的去爱别人,因为比较不会泛滥。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越长大才越明白什么叫君子之交淡如水。
在人际交往中,有边界感的人总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
但总有人边界感模糊,常常会给你压力,问一些你无法回答的问题:
“你每个月赚多少钱?你怎么还不结婚?这个是你偶像啊,你不觉得他长得很丑吗?”
或提一些你没有办法答应的要求:
“你帮我做一下这件事呗!不帮就是不够朋友!”
没有边界感的人往往让人想要疏远,有时候甚至造成不必要的矛盾。
而那些知深浅,懂进退,有边界的人,没有什么人际关系是搞不定的。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所说的那样:
“你让人舒服的程度,决定着你所能抵达的高度。”
职场中同样需要保持清晰的边界感,就是让做决定的人,为自己的决定做解释。
比如团队发奖金,同事的没你多,对你抱怨,要求你做解释。
这个时候我们应该要有边界意识,因为奖金这个事情并不是你决定的。可以耐心倾听他的抱怨,表示理解,最后建议他去问领导。
各人有各人的使命,有些决定应该由上级来做,有些决定应该由员工来做,工作上的事情需要权责分明。
维护自己的边界
不侵犯别人的边界
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只有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明确哪些事是自己的事,哪些事是别人的事,守住自己的界限,不逾越他人的界限,让边界感更清晰。
建立自己完善的边界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完善的边界感,为自己和自己的言行负责。
当我们将控制情绪的权利拱手交给他人时,我们就会感觉人际关系变得紧张,这种感觉会让我们不堪重负、焦虑,甚至抑郁。
日剧《坡道上的家》女主角最后的自我觉察让有书君很触动:
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我们可以尝试做到这几点:
首先,明确自己有权利建立个人边界;
其次,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责任与权力范围,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
最后,要学会拒绝。
当你建立健康的个人边界,你会让自己变得更真挚、更宽厚;
面对起伏的生活和无常的命运,你会更加勇敢;
你会更好地主宰你的人生,而不是被四面八方的风浪潮汐裹挟着随波逐流。
尊重他人的边界
著名学者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一书中说:
“通往地狱的路上铺满善意,这些善意就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正确。”
我们总是忍不住地想要控制别人。
想要伴侣一定要看自己喜欢的电影,想要父母为自己送出的礼物而开心,想要孩子按照自己的安排去学习。
但是无论在亲情、爱情还是友情中,你永远无法要求别人按照你要求的方式去爱你。
就像《红楼梦》中贾宝玉和薛宝钗第一次翻脸,就在于宝钗规劝宝玉读书考举、进取仕途。
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会大大提升幸福感,但如果一定要别人接受就成了界限侵犯。
同时,对他人提出要求,让他们做他们并不愿做的事,或者阻止他们想做的事,也跨越了他人的边界。
世间万物皆有所归,就像色彩和美一样,当然也包括痛苦。
或多或少,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会因自我或他人边界感的缺失,而陷入压力与焦虑之中。
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紧,会觉得刺痛;彼此离得太远,却又会感觉寒冷。
保持合适的距离,明晰自己的边界,才能拥有简单的人际关系,活得轻松自在。
正如李雪在《有限责任家庭》中写道:“一个真正自信、活出自我的人,与他人的关系模式是‘你好,我也好’,双方彼此陪伴,同时又各自精彩,或许从外在成就上看有高低之分,但依然彼此尊重、欣赏,都能绽放自己的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