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十)

《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十)

作者: 杨开仁 | 来源:发表于2018-03-30 12:13 被阅读0次

          一.何谓“学习课题”

          学习课题是应当接受的一个完整的行为或信息,往往通过学生学习教材的方式展开。所谓使学生构成学习课题,必须蕴含两个涵意:使之对课题内容有适当的理解,并且产生解决课题的动机。

          在班级教学条件下,当集体成了追求共同的目标合作解决课题时,可以视为“集体课题解决”,“集体课题解决”同“个体课题解决”密切相关。学生面临在集体中解决课题的情境时,必须有解决课题的动机,认识并理解课题、在集体中探索解决方法的技术,主动积极地采取解决行动。集体课题解决形形色色,一般可分类为可叠加性课题、析取性课题、补偿性课题、合取性课题、分割性课题等。

          二.学习课题的解决过程

          学习者解决直面的问题时,也即学习者求得某种结果时面临求解方法不明了的状态下,发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以求解决这一状态的行为与思考的过程,就是“课题解决过程”。

          杜威认为,人类思维的最高类型就是“反省性思维”,它是分析课题解决的理论基础。杜威认为,“反省性思维”分五个阶段。

          课题解决时将会釆取何种行为,是依据课题难度同学习者的能力的关系而异的。一般来说可以区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1.再生性课题解决与生产性课题解决。前者是诉诸以往的记忆,据以疏理关系、找到达于一定目标的手段。后者是依赖过去的经验与知识,重新组合、发现崭新的方法。也称“创造性课题解决”。

          2.试误性课题解决与顿悟性课题解决。前者是指甲法失败用乙法,乙法再失败改用他法,随意随机改变方法,终于获致问题解决的偶然成功。后者不凭试误,整体地理解问题情境的结构、发现目标同实现目标的手段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

          3.直觉性思维课题解决与反省性思维课题解决。前者不靠逻辑推理,突然作出判断解决问题。后者是在推敲、批判自身思维方式及假设的妥当性的条件下求得问题的解决。

          学习课题的解决表明,它既是认知过程,又是动机作用过程。教师向学生布置学习课题时,应当考虑到认知性课题构成与动机性课题构成的问题,妥善处理好两者的对应关系,这是有效的学习课题构成的基本方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程的逻辑》读书笔记(二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tic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