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妈妈讲故事之~歪解《红楼梦》

妈妈讲故事之~歪解《红楼梦》

作者: 一枝迷糊梅 | 来源:发表于2018-11-25 07:15 被阅读0次

    冬夜酒足饭饱的热炕头,是我妈主播的固定平台,三言两语,人物形象和性格便鲜活显现,有趣,有批判,有自我杜撰,都是些通俗易懂的大白话,略带八卦的津津有味,仿佛故事里的人物就住在我们家隔壁。

    但往往故事的整体风格会跑偏,很是不讲究,曾经我认为,妈妈糟蹋了很多经典,尤其是那些精致、文艺的画风。

    我妈她就是这样,做饭也是如此,哪天她心血来潮,要么团圆日,要么发薪日,一定有硬菜豪气冲天地端上饭桌,大盆深碗的,或酸菜大骨头,或土豆炖牛肉,配着大葱蘸大酱,散烈酒、大碗白米饭,一派江湖气息。

    当然,除了我,我家所有人吃起来都个个英雄好汉般爽,仿佛吃完一抹嘴就立刻要出去打劫似的,没办法,虽然卖相不好,但就是好吃!

    恰恰有一阵子,被琼瑶阿姨深深影响的,向往文艺的我很是拒绝妈妈这种粗狂的风格,我咬着筷子,期期艾艾地用挑剔的眼神质问妈妈,咱能不能文明点,多分几个盘子,碗小点儿,啥啥地,,,

    每次我妈都会用同情的眼神看着我不说话,末末了来一句,你还吃不吃?不吃拉倒!

    而我低头一看,除了我爸就酒的一块大骨头,硬菜都只剩标本一样的骨骼了。

    如此几次,我妈再端盆来,我比谁都生猛。

    任何装腔作势、不明就里的唧唧歪歪,都是自讨苦吃。

    听故事是不用抢的,满炕皆热。

    我妈胖,弥勒佛一般,15瓦昏黄的灯泡下,佛光缭绕,这比酒足饭饱还让人昏昏欲睡,所以,大杯的红茶屡屡续杯,所以,我妈嘴里输出的故事都重口味,比如《聊斋》,比如《封神榜》,所以我童年脑海里都是些妖怪狐狸精,神仙老虎狗,旁门左道,稀奇古怪,我想我一惊一乍、神经质的毛病准是那时候落下的,真不知道我妈咋想的,内蒙冬天的狂风每晚都如怪兽一样在耳边嘶嚎了,,,

    偶尔也有小清新故事出现,是不是那天雪落炊烟、尘消月明星满天?

    反正我家的菜品也相得益彰起来,红的肉,绿的菜,白的豆腐,小炕桌中间的锡火锅锃明瓦亮,围坐在四周的家人也斯文了许多。

    雪夜静而无风,妈妈的肚子依然很大,她正了正身子,开始讲黛玉别父进京,初入荣国府。

    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接着画风一转,言论开始跑偏,我妈开始“歪解”

    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黛玉出门在外懂规矩、有分寸,正经八百的金枝玉叶,这也难怪,人家可是仙界神草转世投生的,哪像你们,一个个站没站相 坐没坐相,前世准是被牛羊拱过的芨芨草,乱七八糟。

    (我顶着芨芨草一样的乱发笑嘻嘻,任何比喻我都习惯得很。)

    可惜了了啊!贵人命运多舛,寄人篱下的黛玉太弱了,(这里,弱,我妈读成rao),这花骨朵一样娇嫩的女孩子从此进了鸡鸣狗盗、虚伪势利的豪门深宅,规矩林立 、寸步难行,看人脸色活着,这比进了监狱还让人揪心呐!这惊弓的小家雀儿啊,活不长啊!

    我妈她是不是无意识地在阐述自由与生命的大课题呢?

    伤感在雪夜分外横行,这实在是一个对思想深度扫盲的时刻,于是不过是一盏茶的功夫,我妈就讲到了黛玉之死,

    竹稍风动,月影移墙,猛听黛玉直声叫到“宝玉,宝玉,你好......

    撕碎心肺的一句话未道完,魂断梦尽,悲剧尽现。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破碎给您看。


    而经典的悲剧是,为了恒定美丽,不惜破碎,一直恒定、破碎到几百年后世人群起抹泪,,,

    简直有尸体保鲜存放、长期供人展览的在视感。

    真不忍这样剖析黛玉之死,如有选择,黛玉可否长于寻常人家,哪怕粗糙些,贫寒些,只要在这样的冬雪夜 ,有人给捂手,有人可温粥,如再幸运些有妈妈给讲故事听,这一生也算圆满,也不必被天下尽人唏嘘。

    我想,我和妈妈一定是站在了母亲的角度,天下母亲对于生命的最好解读,是宁可瓦全,不求玉碎,生命力姿态万千,只要生存,就可以无限伸展。

    所以我妈在曾经食物匮乏的时期只求饱腹。

    所以过去的人们给孩子起名叫狗剩、二蛋、三驴子。

    所以在这个竞争激烈、阶级分明的名利社会,冯唐告诫他亲爱的女儿要学会“不要脸”。

    回归《红楼梦》,我宁愿相信曹公陈诉的,是那个封建社会的愚昧、腐朽本质,而非那个美丽的个体,梦,不过是虚构,红楼,也不过是海市蜃楼,繁华是梦,活着是本真,曹公试图告诉世人,相对于强大的生命力,瓦全和玉碎,谁更悲剧。

    ~经典,有时很残忍。

    生命力在《红楼梦》里最好的彰显,是黛玉笑称刘姥姥为“母蝗虫”而引发的,至今不熄的争辩。

    这一章节的感悟都是我后来慢慢悟出来的,这当然也得感谢我妈,因为我妈,她呀,和刘姥姥很有一拼。

    表面看这个矛盾,这是不平等阶级之间的相轻,有人说黛玉如妙玉一般刻薄。


    由表及里,从人性分析,我认为这是渴望自由与解放人性之间的共鸣。

    推己达人,有以下几个观点来论证~

    一,黛玉心地善良有小情绪却没有公主病。

    二,黛玉和刘姥姥的境遇相似,寄人篱下与舍脸打秋风都是被生活所迫的委曲求全。

    三,黛玉生性聪明伶俐、至情至性,但是在这个愚昧、刻板的封建环境里一直都找不到共鸣,她的幽默和对自由的渴望,没人能懂。

    四,黛玉笑称刘姥姥“母蝗虫”这一段,书写在黛玉行酒令时说漏了嘴,暴漏出她偷看过《西厢记》和《牡丹亭》等“禁书”,事后被刁买人心的宝钗拷问与劝诫之后一章节,中间没有一点点过渡。

    如此可见,曹公在这里下笔,是试图铺垫,从此而后,那些见识,自由,天性,本真,,,对玲珑剔透的黛玉一一关上了门,从此,小家雀儿彻底被封在了金丝笼子里,再层层罩上了罩子,透不到一丝阳光。

    正逢其时,刘姥姥来了,腐朽、封建、封闭以外的广阔世界,以被丑陋、俯视、嘲笑的方式透进了一丝风光,除了黛玉嗅出了自由的味道,其他人都是井里的蛤蟆笑乌鸦,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对刘姥姥的认知,我妈把她救巧姐的义举提升到了人性善良光芒万丈的高度,后来我终于懂了,相对于形式上的粗糙,善良、懂变通、知根本、接地气才是我妈的生活大智慧。

    对于刘姥姥,曹公同样不失赞美,他这样书写刘姥姥~

    刘姥姥说出话来,比那些瞽目的老先生说的书还好听。

    你看,刘姥姥,她就是前朝民间女版的郭德纲啊!

    且看这段。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


    众人先还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叫“嗳哟”!宝玉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她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

    刘姥姥的见识和幽默,在这里的表现达到了高潮,难说是谁调戏了谁,这是生活磨砺出来的格局和阅历,而黛玉的资深天性也终于被刘姥姥激活,一声“母蝗虫”无外乎是和刘姥姥对接的戏言,默契得很,类似于我们被正经压抑久了来一句破口,“我去!”

    我去!还能这么玩儿!

    这一句,我去!透出了黛玉对刘姥姥掩饰不住的艳羡,就有如穷人称有钱人为~暴发户一样的酸气。

    她羡慕刘姥姥虽然老迈落魄却睿智从容,上可走关系融资,下可把孙种地,即富有生存之道,又不必遵循世俗规矩,一双不知道裹没裹过的脚,哪里都可以出入~

    她羡慕刘姥姥长寿健康、子孙满堂,如此地开枝散叶一定是和心爱之人共同刨的树坑吧,浇起树来也一定是孜孜不倦吧。

    然我想黛玉最最羡慕刘姥姥的,是刘姥姥可以随时放下自己的身段,扮愚行丑,粗糙放达,这份看似不要脸的强大,实在是一份无论在任何恶劣环境下都能强势生存的生命力!

    而黛玉的现实悲哀,却是天性被禁锢,人性被压抑,身心无半点自由。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神仙的日子,哪有凡人好过。

    而黛玉一生的使命,也只为还前世一个人的情,不能自己,无法扎根,自由即无,情尽,灯枯。

    愿侬肋下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你看,追求自由在当时是件多么奢侈的事,唯有一死,才可换得,黛玉把艳羡化作了无限的感叹。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梦断了,甚荒唐

    所以天地万物间,繁华和情爱最是如烟尘般渺小的东西,唯有自由的生命力可以无限蓬勃,生生不息,,,

    所以,在当今相对自由的时代,忠于自己的内心,把握自己能把握的幸福,根植强大的生命力,忽略人间悲喜剧,不必自我束缚,认认真真地活,何妨吟啸且徐行。

    我呢,每晚枕着妈妈的故事入眠,是我最大的运气和,底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妈妈讲故事之~歪解《红楼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wu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