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沧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这段话写得真美啊。
孟子说,孔子登上了鲁国的东山,觉得鲁国就这么大一点;然后登了泰山,觉得天下也变得很小了。为什么,位置不一样了,眼界不同了。
所以这一篇讲的是眼界的问题。孟子说,故观于海者难为水。元稹写的那首诗就从这儿来的,他悼念亡妻,写“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这个诗感动了特别多人,觉得元稹是一个非常深情的丈夫。实际上这首诗写完没过多久,他就又结婚了。
关于“观于海者难为水”,《庄子》里河伯和海若也有类似的对话。河伯觉得他这儿的水域已经足够大了,结果流到海里边一看,我的妈呀,这个才叫作大,无边无际。看过大海以后,你就很难再被别的水所吸引了,这个叫难为水。
然后,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如果你真的好好读了孔子的东西、周公的东西,其他人说的那些歪门邪道,你就听不进去了。
这里有一个背景知识:当时流行的是杨朱、墨子的理念。“天下不归于杨朱,便归于墨翟”,这点让孟子非常生气。他觉得这么多人喜欢听杨朱和墨翟的那些偏激的言论,是因为他们没有好好读过圣人之言。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好好读过圣人之言的人,你再拿别的言论吸引他,就没那么容易。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你要想欣赏这个水,最重要的技巧是要看它形成的波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天上的日月有这么光亮的光辉,就算是一点点微小的缝隙,它都能够透过去,能够照得到,这个叫容光必照。
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地上有一个低洼地带,有一个坑,一定会被水覆盖。水一定要把这个错误、缺点、短板弥补上,才能够接着往前走。大家听过北京有一个楼叫盈科中心吧?就从这儿来的。
这是流水的表现。讲完了水,讲完了日月,接下来要讲君子之志于道也。
君子之志于道也,当一个君子要立志于追求正道的时候,不成章不达。孔子表扬自己弟子的时候,用的词叫斐然成章。如果没有精彩的文章,没有精彩的成绩,拿不出来精彩的结果,那么不能够算作是通达。
水要盈科,要能够把那些低洼地带全部都覆盖到;君子要成章,要斐然成章,要能够做出成绩来。所以这一段话是励志之言,孟子认为一个人立的志要足够高,要开阔自己的眼界,让自己像孔子一样登泰山而小天下,观沧海而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而难为言,最后要能够不成章不达。
古代音乐演奏的时候乐曲终结为一章,当一个事物具有一定规模的时候 我们就说它成章了。就是你做事能够做出一个结果,能够拿出一些成绩,这时候才能够被称作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