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重建自我:真自我和假自我——成为你自己

重建自我:真自我和假自我——成为你自己

作者: 望舒Lucky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01:06 被阅读11次

    今天,我们来介绍精神分析的一对概念:真自我和假自我。

    很多精神分析学家讲过真自我和假自我,意思基本一致:

    真自我的人,自我是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

    假自我的人,自我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

    比如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他一直关注母子关系,他认为,真自我和假自我的构建是从生命最初就开始的,也是最关键的时期。

    如果妈妈愿意围绕着孩子的感觉而转,以此养育孩子,那会很辛苦,但会哺育孩子的真自我。如果妈妈希望孩子围绕着自己的感觉,那就催生孩子的假自我。

    这里面一再提到的“妈妈”,其实说的是养育者,也经常被称为“母职”,就是执行母亲职能的那个人。

    如果在口欲期的喂养、肛欲期的大小便、俄狄浦斯期的竞争欲的处理上,父母都是强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意志来,这就是在构建孩子的假自我;

    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节奏,愿意按照孩子的节奏来,这就是在哺育孩子的真自我。

    有真自我的人,他会尊重自己的感觉,不会太为难自己;

    有假自我的人,则会自动去寻找别人的感觉,并围着别人的感觉转,为别人而活,他们对别人的感觉敏感,却对自己的感觉很不敏感。

    所以说,太懂事的孩子,极可能是假自我;而能折腾的熊孩子,则可能是真自我。

    案例:

    一位来访者,是一个男生,看上去唯唯诺诺,有些驼背,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他很担心如果腰直起来会给别人构成压迫似的。

    和任何人相处,他都会第一时间去捕捉对方的感觉。

    他只能和一个人相处,如果同时有两个其他人,他就完蛋了,因为他不能同时去捕捉两个人的感觉,那会累死他。

    有时会觉得,他是不是有读心术,可以潜入别人内心获得情报,因为他常常能说出我下一句要说的话。

    他的这个能力,最初就是在和妈妈的关系中练出来的。

    他忽略自己的感觉,但对妈妈的感觉却极为敏感,特别是妈妈一有不高兴,他就会想办法去抚平。

    他就这样活了17年。在17岁高二的时候,他有了完全不同的体验:在七天的时间里,他彻底体验了一次,完全以自己的感觉为中心而活,是什么滋味。

    那七天,是劳动周。

    劳动周的第一天,班主任先在教室里宣布:劳动周开始了,你们去学校操场集合,给你们分派任务。

    班主任的宣言,让他脑子里的一根弦突然松了,他感慨说:终于可以不学习了。这句感慨的意思是:学习就是终极任务,父母、老师和同学,都盯着你的学习。

    我们周一讲了外部评价体系,这就是外部评价体系的头号标准。

    但现在这个标准突然失效了,这一周可以彻底不理学习。

    出了教室,走在路上,他脑海里又跳出一句话:你们喜欢我也好,不喜欢我也好,那是你们的事。这句话是对朋友们说的,他在朋友面前太战战兢兢、太讨好,而这句话一下子让他感觉,脑子里另一根弦也松了。

    走着走着,又跳出了第三句话:你爱我也好,不爱我也好,那是你的事。

    这句话是对女朋友说的,他女友在同一个城市,但不是同一所学校,离得很远。

    到了操场后,集合,分派任务,给他分派的任务,是和两个男生一起去管自行车车棚。然后,解散。

    解散后,他在和两个同学去车棚的路上,脑子里突然间跳出了一句话:我就是我!

    这句话跳出来后,他整个人突然间变了,一股气从身体里涌起,他的腰直了起来,背也不驼了,本来一个唯唯诺诺、脸上总带着讨好神情的男孩,一下子成了像黑社会老大一样的风格。

    然后,自动的,另外两位男生成了他的“小跟班”。

    他说,这七天中,他完全不用头脑思考,一切都是听从自己的感觉,而总能做出一些非同寻常的举动来。

    最深刻的一件事是,邻班一个男生在自行车车棚丢了一块手表,该男生是学校里“大哥”级的那种人,没人敢惹。

    照这位来访者以往的性格,他会屁颠屁颠地主动把手表送过去,心里还会觉得自己好像做错了什么似的。

    但这次,他想起了这个“大哥”欺负过他,他的第一感觉是要报复,所以把手表放到了一个车棚的抽屉里,不是藏起来,只是随意放在那儿。

    如果是以往,他肯定会被“大哥”修理。但这次很有意思,先是有消息传到了对方耳朵里,来问他要时,他说,我没捡到。

    “大哥”悻悻地走了,随即找人说合,说对不起,过去小弟有得罪请见谅,然后还请他和几个相熟的吃了一顿赔礼饭。

    在饭桌上,他话也不多,等快结束时,他把手表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仍是没多说话。

    另一件事是,管自行车棚的三个男生用扑克牌小赌,赌注是一盘草莓,他如有神助,一次都没输,很快把草莓几乎都赢过来了。

    但随即,他说不打了,接着把草莓分成三份,分给另外两个男生,他们也乖乖接受。

    在这期间,他女朋友过来找过他。本来他们的关系是女友地位高,他的地位低,但这次女友看见他,目瞪口呆,立即有了一副超崇拜的神情,爱得不得了。

    然后到了中午,女友过来找他,而他第一感觉是不想去。但想想女友跑这么远过来,不去见的话于心不忍,于是去见了。

    立即地,他的完美感觉,就从100分跌到了70分。而在见到女友的一瞬间,他内心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然后跌到了零分以下。

    从此以后,他开始找心理咨询师。

    他说,本来我一直是活在地狱里,但不自知,觉得这很正常。可体验过天堂的感觉后,就发现地狱是如此煎熬。

    好莱坞电影中也常有这样的表达,不过是借助了科学的名义。

    一个人用了某种药物,或接受了某种射线的辐射后,变得感官完全打开了,进入了一种超感知状态。

    这样的故事,现实中见过多次,我自己也有一定的体验,这让我想:如果一个人,彻底信任自己的感觉而活,他会进入到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状态?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罗杰斯的“成为你自己”,温尼科特的“让你的本能排山倒海般涌出”,蒙特梭利的精神胚胎论等等,我个人认为其实都有同一个意思,就是一个人的自我本身,就是根本性的力量,我们的所谓成长,就是把这个自我活出来而已。

    当然,这个过程极为不易,只是靠“完美七天”和“苹果的味道”这样的尝试,还远远不够。

    我们彻底听从自己感觉时,会体验到生命的不可思议。但生命最大的一个矛盾是,我们必须要在关系中把这个不可思议活出来。

    小结:

    真自我,是一个人的自我围绕着自己的感觉而构建;假自我,是围绕着别人的感觉而构建。

    温尼科特认为,真假自我,是从婴儿期就开始构建的。当抚养者愿意以婴儿为中心养育时,婴儿就会开始形成真自我;当抚养者要婴儿遵从抚养者的意志时,婴儿就会构建出假自我。

    工作投射的自我疗愈:

    假自我的人,在工作里都会暗示自己,我不行,如果我是某某某就好了,如果某某某在就好了,我害怕什么,我做不到,不敢不能,

    假自我的人,会讨好他人,讨好客户讨好伙伴,认为我只有让对方快乐满足,我就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贴补金钱,去获取自以为让别人快乐的自我满足感

    假自我的人依赖性极重,还没有接触实际工作就预设结果,不思考,不接受碰壁,甚至不思考,做拿来主义,去寻求他人的结果和方案

    假自我的人,刻板印象,做事中规中矩,按部就班!没有自我的风格特色,有意无意去模仿他人

    假自我的人,无法合理分配时间,总是暗示我没有太多时间,我精力有限,给自我设限,越失败越错过然后继续受挫

    我们是否都能在这些感受里找到自己的影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建自我:真自我和假自我——成为你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qzq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