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书法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3-10-09 06:29 被阅读0次

其实,在宋代以前,中国都不怎么搞文字yu的,不过,这倒霉事偏偏让苏轼摊上了。

“乌台诗案”中,官员们下令,凡是苏轼的诗词书稿,哪怕一张临时写的便条,都要一律上交。

由于害怕被罗列更多的罪名,苏轼的妻子连夜烧毁了他的大量书稿。

有了这些人为的因素,再加上时间的磨灭作用,这就造成了苏轼的文稿真迹大量消失了。

在现存的书法作品中,都有哪几篇比较有代表性呢?

除了上篇文章中介绍的《赤壁赋》帖之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寒食帖》被认为是苏轼的重要代表作品,被后世赞为“天下第三行书”。

寒食帖

《寒食帖》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第三年时,由于终日劳累,竟不知不觉又到了寒食季节,感慨之余,提笔写下此篇。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文中描述了诗人在黄州生活的困苦:在蒙蒙雨中,住的小屋像一只渔舟般,飘摇不定。

不过,在诗文的最后,又表达了作者内心早已经淡定平和的心境。

这个“死灰”与现在意义有很大的不同,这里就不在谈论了。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黄庭坚在书帖的跋文中称赞苏轼,“写的实在太好了!”

有趣的是,由于黄庭坚的字写的也是“实在太好了!”更是提升此帖的书法价值。

《寒食帖》能够坐上“天下第三行书”的位子,应该和黄庭坚的这篇跋文有很大的关系。

另外,苏轼的楷书也很有名气。1965年,在济南发现的一块塔铭原石上,刻着苏轼亲自书写的《齐州长清真相院舍利塔铭》。

据资料记载,司马光重新上台以后,将被贬的保守派官员纷纷召回朝廷,其中就有苏轼。

心情愉悦的苏轼在路过当时的齐州长清,现在的济南时,正赶上真相院修筑佛塔,于是笃信佛教的苏轼,欣然写下了这篇塔铭。

塔铭局部拓片

我们看苏轼的小楷,字体略显丰腴,风格从容庄重,从中可见苏轼的书法特征。

这块塔铭现藏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博物馆。

由于苏轼的书法中有更多随性洒脱的特质,后世在临帖时很难模仿其内在的精髓,这也是临摹苏轼书法的人很少出现大家的原由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的书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am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