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中丞传后叙》

作者: f94e962b3a87 | 来源:发表于2019-08-27 15:00 被阅读0次
    读《张中丞传后叙》
    公元755年,一个国家命运的分界线。

    在这之前,他的名字叫盛唐。在这里,番邦蛮夷俯首称臣,文人墨客吟哦咏诵,客商使者往来如织。在这之后,他的名字叫衰唐,在这里,渔阳鼙鼓动地来,安史之乱山河破,睢阳之战血成河。

    《张中丞传后叙》写的就是关于安史之乱最著名的战役睢阳之战,不过它写的不是战争,而是战争中的英雄,保家卫国捐身战场却被后人诟病诬陷的英雄。

    韩愈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他要为许远,张巡鸣不平。

    韩愈驳斥“畏死而辞服于贼”。

    当时深受唐玄宗宠爱的安禄山势力日益强大,本是胡人的他起了叛乱之心,想要灭掉唐朝建立自己的国家,安史之乱就此爆发。睢阳之战爆发于安史之乱的后一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奇率同罗、突厥、奚、室韦等部族精锐兵力,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当时守城的是许远和张巡,二人家是大忠臣,虽然睢阳最后失守,二人皆被斩杀,但也为朝廷拖延了十个月的时间恢复实力攻打叛军,因此二人的丰功伟绩被后人流传和赞扬。可有些人却不这样想,比如他们俩的儿子。张巡在被敌军攻破城门当日就被斩杀了,而许远则是被敌军俘虏,在押送的路上被悄悄斩杀。因此,张巡的儿子就给唐代宗上书,说许远贪生怕死向敌军屈服,“城陷而远独生”,请求追夺许远官爵,而许远的儿子呢,不明事理的他没有为自己的父亲申辩,算默认了别人的说辞,所以韩愈说“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韩愈为了反驳他们,在文中提出了三个事实论据。其一,“位本在巡上”。许远认为,张巡的才能在自己之上,便把自己太守的权柄交给了只是一个县令的张巡,在封建的社会,从来都是官大一级压死人,而许远却不是这样想,他甘愿把自己的权利交给有能力的人,这样为国让贤的人,又怎可能会向敌军投降?其二,“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爱之肉”。当时城内的士兵已经奄奄一息,树皮马鞍老鼠麻雀,能吃的,都已经吃完了,已经没有东西维持生命所需了,许远便杀了自己的仆童,给将士们充饥,已经到了人吃人这种地步,许远还是不肯放弃睢阳城,他知道,只要自己一旦放弃,叛军便会一路南下,大唐将岌岌可危,这样死守城门的人,又怎可能会向敌军屈服?其三,“虽愚人亦能数日而知死处矣。远之不畏死亦明矣”。在这样的困境下,傻瓜都能算得出自己离死没有多远了,许远岂能不知?可他不怕死,这样的忠贞之士,又怎可能苟且偷生?

    韩愈驳斥“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诬陷许选贪生怕死,还不得一些小人人的欢心,他们便把矛盾指向了另一头:睢阳之所以沦陷,全是因为叛军是从许远守城的那边攻打进来的,是许远的守城不当才会导致睢阳城最后沦陷。韩愈为驳斥此观点,运用了两个比喻论证。其一,“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人要死,必然是身体的某个器官先发病,导致了死亡。但总不能说就是那个器官的错,如果身体要生病,它可以让身体的任一部位发病,只是刚好这个发病的器官是它罢了。就像,在无力回天的情况下,睢阳城必定会沦陷,只不过突破口刚好在许远这里,如果换一个人,情况也不会改变。其二,“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用力拉一根绳子,必然会有断开的那一个部分,但总不能说这个部分就比其他部分脆弱,就是因为这个部分才会让整根绳子断开,明明是因为用力过大,这样必然会有一个部分断开,只是刚好是这个部分而已。因此,睢阳城沦陷,不是许远的错,这是必然的结果。那些小人便抓住这一个空子,使劲诽谤许远,像极了当今网络背后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他人的键盘侠。

    韩愈驳斥“责二公以死守”。

    这次被诽谤的不单单只是许远一人,还有张巡。小人们怕是已经找不到理由来诬陷了,便扯出了这么一个牵强的理由。说,明知道这样还要死死守着城门,让更多的百姓将士丧命于敌军的刀下。不守城是错,守城也是错,到底谁是错?当然是那群小人的错。如果不守城,敌军便会蜂涌而上,杀进城门,那群蛮族士兵,会放过杀人的机会吗?如果不守城,叛军南下的速度就会加快,打得唐军一个措手不及,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还会存在吗?所以说啊,“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连许远,张巡这样的忠臣也要诟病,这些小人又和叛军有什么区别呢?

    除了这些胡言乱语的叛军,还有见死不救的叛军。胡言乱语的叛军指的是那些诟病英雄的小人,而这见死不救的叛军便是临淮节度使,贺兰进明。当时兵临城下,城内的士兵全是将死之人,张巡便遣南霁云乞师,向贺兰进明请求支援,结果可想而知,他并没有出兵,否则睢阳城不可能沦陷。当时的情况是,贺兰进明见南霁云英勇豪壮,便想让他强行留下,归自己所用,便陈设酒肉,具备歌舞来款待他,可南霁云却说:“我来时,城内已经有一个多月没有食物了,现在你让我一个人吃这山珍海味,我的道义是绝不允许我这样做,就算我吃了,也绝咽不下去!”便断下一指表示立场,在坐的人都为之感动,贺兰静明却不为所动,不肯出兵援助张巡。南霁云愤然离去,出城门时,抽矢射塔,立志救睢阳后必灭贺兰。可惜,往往小人得志,睢阳城内将领无一生还。贺兰进明拥有强将精兵,却不肯出手相救,眼看着自己的国家受灾受难,也要躲在府邸里贪图享乐,这和叛军有什么区别?

    天地本宽,鄙者自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张中丞传后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ee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