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出生,就牵动着妈妈的全部心神,恨不得把所有最好的一切都捧到孩子面前,这份爱是毫无保留的。
侄女儿也是这样的。她的小女儿是全家唯一的一个女孩,一出生就得到了全家人的宠爱。侄女更是倾注了满满的母爱,只要她能想得到的好东西,都留给自己的小女儿。
小女儿一天天长大,对侄女来说,最大的乐趣就是逛童装店,为她的女儿搜罗漂亮的衣裙。她每天给女儿梳不同的发型,穿不同的公主裙,还给小女儿买了很多的芭比娃娃,只盼女儿无忧无虑地长大。
可是,当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却开始反感妈妈的行为。她不喜欢妈妈给她的东西,反感妈妈让她吃的食物,也不喜欢妈妈让她穿的衣服。
因为妈妈对她保护过度,每天定时接送她上学放学,她没有时间跟同学相处,这也是她对妈妈反感的原因。她想跟同学在学校玩一会儿,想跟同学逛商店,想跟同学一起走回家。可是,妈妈怕她受伤,怕她被骗,怕她发生意外。
对妈妈的做法,她不止一次地提出抗议。可是,妈妈还是按自己的想法来做。帮她选衣服,做营养餐,看她为女儿买的书。于是女儿开始讨厌妈妈,认为妈妈是在跟她故意作对,故意让她难受。她对妈妈的爱有了怀疑,母女矛盾也产生了。
毫无疑问,侄女是非常爱她的女儿的。但是爱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这种强势的母爱,如果不能让孩子感到快乐,她又怎么能够有幸福感呢?父母的爱能让孩子感到幸福,那才是爱的真谛。
生养了孩子,给孩子爱,不能光出自于我们的意愿,还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考虑。孩子想要什么?我们应该给她什么样的爱?我们的爱怎样才能让孩子感到幸福快乐?
可是,很多父母在物质上极尽所能地满足孩子,在精神上却从来不加关注,不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只一味地把自己的意愿强行的加在孩子的身上,对孩子缺乏应有的人格和情感上的尊重。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爱就不算无私的爱了。所以,也很难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她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
作为父母,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运动,一起游戏,在这些过程中,交谈的机会多了,也能够知道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有机会教导孩子。拉近距离的爱才容易被孩子理解,被孩子接受。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在交流中奠定基础的,而物质则是冰冷的。尤其是被迫接受的物质,孩子是抗拒的。而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孩子更容易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也才能体会到父母的爱,才会有幸福感。
明白了这些,侄女决定改变以往的做法,用她全新的母爱来温暖女儿日渐冰冷的心。
一、从日常小事开始,爸爸妈妈每天跟女儿一起参加晨练。然后妈妈做早餐,爸爸陪女儿读书。与女儿的同学联系,每天早晨女儿跟同学一起结伴去学校上学。
二、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节假日,爸爸妈妈跟女儿一起做饭,让女儿帮忙择菜,拿碗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女儿自己洗衣服,有时还让她帮爸爸妈妈洗袜子。
三、经常带女儿到街上走一走,碰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伸出援手。时间久了,孩子也养成了习惯,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会主动送上关心。当孩子帮助了别人之后,她的内心感到了满足,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一段时间之后,女儿与爸爸妈妈的感情拉近了。因为妈妈改变了爱女儿的方式,在关爱中融入了尊重和理解,妈妈的爱也被女儿所接受。女儿心里的冰逐渐地融化了,她还感受到了自己被亲人所需要的价值,内心充满了幸福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