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译者:赵复三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7-10
ISBN:9787559605825
一、Karma
梵文Karma,中文“业”的意思。
F教虽然分为许多宗派,各有自己的思想特色,但各派也有一些共同信奉的基本观念,其中主要是“业”(梵文Karma)的理论。
二、理论
“业”通常解释为人的行动作为,而实际上,它的含义比“行为”要广阔得多,一切有情物(生灵)的思念和言语也都包括在内。
宇宙的一切现象,或者更确切地说,任何一个有情物所看出去的世界,都是他内心自造的景象。
每当他有所动作,或只是说话、或心里动念,都是心的作为。
这个作为必然产生它的后果,不论这后果要等多久才显现出来。
这个后果便是“业”的报应。“业”是因,果是“报”。
每一个人都是因与果、业与报的连环套。
三、轮回
每一个有情物的今生只是这个无穷锁链中的一环。
S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只是这个因果循环的一个中转站。
人的今生只是他前生的“业”的果报。
他在今生的作为(“业”)又决定他来世成为什么,他将来的作为又结成更后世的果报,以至于无穷。
这个因果的锁链构成“生死轮回”(梵文称“Samsara”)。
一切有情物的“众生皆苦”,其主要来源便由于此。
四、无明
所有这些苦难的根源在于人不认识事物的本性。
宇宙万物乃是各人自己内心所造的景象,因此它是“幻相”,只是昙花一现。
但是,人出于自己的无知(“无明”)而执著地追求(“执迷不悟”),这种根本的无知,在梵文里称为“Avidya”,中文译为“无明”。
由“无明”导致“贪欲”,又“执迷不悟”,这便把人紧紧缚在生死轮回的巨轮上,无法逃脱。
五、觉悟
人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的唯一办法便是“觉悟”(梵文作Bodhi)。
F教各派的种种J义和修行都是为启发人对世界和自己的“觉悟”。
人觉悟之后,经过多次再世,所积的“业”,不再是贪恋世界、执迷不悟,而是无贪欲、无执著;
这样,人便能从生死轮回之苦中解脱出来,这个解脱便称为“涅槃”(梵文作Nivarna)。
六、涅槃
涅槃”这个境界就是个人和宇宙的心融合为一(宇宙的心又即“Fo性”)。
个人本来与宇宙本性是一体,他就是宇宙本性的表现,只是人先前不认识这一点,或说,不曾意识到这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