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就有:三寸不烂之舌!
这是一个典故,来自,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战国时期,秦军进攻赵国,包围了都城邯郸,形势对赵国非常不利。赵国的公子平原君赵胜匆忙赶到楚国,请求派兵援救,但楚王不答应。在平原君的随从里,有一个人名叫毛遂的,自告奋勇去劝谏楚王。毛遂能说会道,向楚王陈明利害,终于使楚王答应派兵,并当场签订了盟约。平原君很高兴,连声夸奖毛遂:“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后人把“三寸之舌”演化成“三寸不烂之舌”。
舌头是最神奇的身体部位,没有它人一样能活命。但是一句话可以把人送上天堂,也能置人于地狱。
我们人生下来就有舌头,但是为什么不能马上说话?婴儿时期用了2年才学会说话,而长大后却要用一生去学会闭嘴。在工作岗位经常听到一句话,少说多做。
一个人想要真正有素养:应该是嘴下留情,嘴有赢德。
一个妈妈接到许久没有消息的女儿的电话,对着女儿毫不留情的说到:“我以为你si在外面了,一年没有一次电话,我养这些女儿一分钱得不到不说,还瞎担心,该结婚的年纪不结婚,一天只知道瞎玩……”女儿还没听完就挂了电话,气愤极了!最后发誓再也不打电话回家。
其实,我们从这些话中,大概明白母亲的心情:担心、难受、无奈、气愤。
首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外面是否过得好。
其次,难受,孩子到了结婚年龄不结婚,也躲避家长。
然后,作为妈妈,自己帮不了孩子,或者是不听自己的话,觉得自己很无奈。
最后,这些所有的感受她都一一去承担,却依然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母女的感情从未得到缓解,趁这个机会发泄出来!
如果她能把嘴里的话,根据心里的真正好受,把顺序排一排就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首先,表达思念:
女儿,你这么久不打电话回来,找你又经常逃避,妈妈真的很担心你,很想看一看你,很想知道你过得怎样了。
其次,与女儿共情:
妈妈能理解你不愿意谈朋友,不愿结婚的心情,就像你说的,你不想将就。
然后:商量解决方式:
虽然能理解,可是妈妈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不结婚,你回来,我们找个时间坐下来聊一聊,看看我们能为你分担点什么。如果最后你还是坚持,妈妈也不为难你,我们等缘份。或者你有什么建议,什么方式,让我们坐下来聊一聊。
最后: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
女孩子,是花,需要水来浇灌。妈妈希望你有一个爱自己的伴侣陪伴你,保护你,照顾你。有个可爱的孩子,你会很幸福,就像妈妈有你一样。等你老了,有个孩子在身边陪伴。看见你这样,妈妈胸口闷,心也会疼,你一个女孩子在外面奔波操劳。
这样会不会更好呢?
或者你们有更好的沟通方式,欢迎评论区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