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大抵都有自己喜欢的人,珍爱的物,我们该如何去爱?有些人因自己的爱而葬送了事业,人生甚至生命。如果因爱而带来妨害,则不如忍痛割爱。爱亦有道,看古人如何爱荔枝,且懂如何爱你所爱。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把荔枝写得极为珍贵而美丽,像一位绝世美人一般。这般美丽而甜蜜的水果自然收获了不少人的喜爱,白居易,苏轼,杨贵妃......不过每个人的喜爱又各不相同,白居易的喜爱是无私的爱,苏轼的爱是豁达的爱,杨贵妃的爱是肆无忌惮的爱。
爱你亦爱人,爱你赠他人。乐对今世人,笑看身后事。
白居易一生极爱荔枝,曾让官画工画一荔枝图并做《荔枝图序》,目的不是为自己欣赏,而是“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为了告诉没有见过荔枝的人以及不知道摘下三天内变化的人。因为荔枝保存时间极短,几天后便不能吃了,“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白居易吃荔枝也不忘留一图一文,告诉天下人吃荔枝的注意事项,真是热心肠啊。”爱它,推己及人,也有其他人爱它,我用心地告诉你,应该如何爱。
晚年须发已白的白居易依然对荔枝情有独钟,曾在庭院种下荔枝树,并作诗以记《种荔枝》“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荔枝从种下到结果,可能有需要十年的时间,时光飞快不等人,不知道十年以后我是否在在人世间,还能否享用这香甜的荔枝,也不知十年之后,还有哪位老朋友还能有幸吃荔枝。种荔枝不仅仅是为自己享用,也是为朋友分享,即使我吃不到了,有朋友能吃到也是幸事,所以,须发虽白,年岁虽高,我也在庭院中种下荔枝树。他心里始终装着别人,总是能这样推己及人,爱它不一定非得为我所享用,能让后人,友人享用我也是很欣慰。
他曾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从他的《卖炭翁》,我们知道他是一个关心民间疾苦的人,是一个热心肠的人。
爱我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遇见的每一个人,笑看人间不平事。
荔枝吃得最豪爽的当属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虽是被贬岭南时的自我解嘲,但也坦露出其无往不快,旷达乐观的心态。即使在离家万里偏远的岭南,也要好好享受生活,无数颗甜甜的荔枝浸润了每一个日子,长久地生活在此处又何妨。“此心安处是吾乡”,心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笑对每一天,笑对生活,笑对人生,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
旷达乐观的人不只苏轼,一个叫柔奴的女人也有如此好心态,她是苏轼好友王巩的歌妓,王巩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他的歌妓柔奴也毅然随行到此。公元1083年(元丰六年),王巩将北归,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岭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词赞颂。《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不管在哪里,保持一颗乐观旷达的心,爱你身边的人,爱你周围的物,你的人生才能每日都如荔枝这般甜蜜。
我只管爱你,不管是否浸染了别人的鲜血,马嵬坡我才知爱是不可以肆无忌惮的。
如果你用别人的哭来换自己的笑,那你终将会哭得更惨。杨贵妃喜爱荔枝因杜牧的《过华清宫》而人尽皆知。“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杨贵妃生于四川,非常喜欢吃荔枝,而长安是不产荔枝的,只有从遥远的南方运过来,在没有飞机、火车,一切都很慢的时代,只有靠使者快马加鞭来急运,据说路上都会累死好几匹马,人也应该受累不少。唐玄宗为了博杨贵妃的欢笑,不顾使者劳顿辛苦,不惜耗费国家如此人力物力,如何不引起天怒人怨。唐玄宗爱屋及乌,杨贵妃的家族也飞黄腾达,“炙手可热势绝伦”。正是这无所忌惮的糊涂的爱,引得安史之乱突起,杨贵妃命丧马嵬坡,也使唐玄宗不得不退位,唐王朝元气大伤,烽火戏诸侯的故事怎么就没有给他一点点惊醒。
无尚的权力,甜蜜的温柔乡都容易让人利令智昏。所以爱你所爱时一定要清醒,一定要顾及他人,毫无忌惮地爱终究只能是短暂的,也会毁了你的爱,毁了你自己。为爱而贪污受贿的人,为爱而走上不归路的人,用血和泪向我们诉说着,爱是不可以随意的。
大度地爱,与人分享,把自我的小爱变成人间大爱;豁达地爱,不管身在何处,爱身边的人,爱身边的一草一木;节制地爱,不能损害他人而成全自己的爱,你才能获得长久的真爱。
传统文化与人生哲学系列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