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作者: 风之语_1843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15:30 被阅读0次
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我们的思想需要一种“问题意识”。我们教育中的大问题包括我们究竟应该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           

                                                          ——肖川

        在《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中,肖川先生提出的问题让我产生了新的思考: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一名语文教师,我究竟该朝向哪里?站在基础教育的台阶上,我该怎么走?立于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可以带给孩子们什么?

        为幸福人生和终身发展奠基!是的,这是我和我的老师们需要执着实践与追求的事业!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课程改革已经成为整个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过去,课程是静态的、凝固的、在于教学过程、在于学生被动接受的学科知识,学生对于课程主要是接受者的角色。与生活剥离的课程,导致学生口语表达、个性表现力、自发精神和创造性以及研究能力的削弱。那么,课程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课程应该是动态的,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和成果,具有实际经历与体验的一切,都是课程。课程是学生童年最好的营养餐,具有鲜明的选择性、差异性、多元性。思大问题,做小文章,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课程行走的核心步伐。

                微阅读,发展儿童的言语智慧

        课程应该在学生内心世界打下一个靓丽的底色,感受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学会过精神生活。

        人言语表现的需要,是生命中最本质、最活跃、最积极的动机。因此,教师应该开掘易为儿童感性把握的言语信息,引导儿童开展微读,学写微作,发表微信,促进儿童言语智慧的有效发展。

        学校每年都有写读书征文这项比赛,很多时候,学生绞尽脑汁却未能得奖;很多时候,文章尽是家长或者老师的笔迹,失却了应有的童真童语;很多时候,看书因为有了征文这一大山而变得嚼之无味,丢了阅读的乐趣和静心。怎样让学生不再害怕写读后感,让看书变得轻松愉悦且有心得留痕?思考中,我不由联想到了“微信”这一新生事物。于是,我摘录了自己手机里的旅游心得和阅读心得微信,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撰写微体会、发送微体会、点评微体会等表达心声。每周读一本课外书,每天看几页文字,每天写50字左右的阅读微体会,借助父母的手机,上传微信朋友圈。从一开始三四个孩子的参与,到后来整班学生的积极参与,甚至部分家长也投身微阅读微体会的行列,着实让我欣喜不已。两年多来,学生们每周发布几则阅读微体会已成习惯,从一开始被动地看书写体会,到现在停不住看书的脚步,写出了简洁精炼的心得,这是一种质的转变,切实增长了学生的语用智慧和能力。这种“微信读书体会分享”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欢,每每阅读朋友圈里的分享点赞,总觉有一股暖意在心头滋长,一股绿意在勃发。

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小古文,丰厚儿童的生命底蕴

        课程应该是一种无形的熏染,通过语言、音韵、技艺、感情等文化浸润,对孩子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一个生命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要素。

        古人云:“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我们要趁孩子们年少纯真,养其正心、正德、正见、正行,让他们通过学习美好的传统文化课程,在诵记、理解、品味的过程中,在心底扎下善根,形成良好的道德规范。

        因一次“千课万人”的观摩活动,我与小古文结缘,深深地喜欢上这一篇篇短小精悍且有趣的文字,脑海里晃出一个念头:“不如,我领着学生一起读,让小初语文衔接更接地气更有底气,让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也有所丰厚”。说动就动,2015年9月至今,我和两届孩子一起学习《小古文一百课》,每周利用一节午读课,通过字词理解、古今对比、视频链接、迁移仿写、朗读背诵、批注点评等多种形式,共同研学《夸父逐日》、《五官争功》等优秀小古文,激发了学习兴趣,提升理解能力,为学生语文学习打开了另一扇窗,获得了言语运用的再生长,丰厚了童年的底蕴。

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短攻略,助力儿童飞翔的能量

        课程应该是一个成长历练的生态磁场,滋养着儿童的胆量、智慧,锻造着儿童的能力和品性。经历就是成长,体验的过程就是完整的人生课程。

        儿童对人生、对自然及身边的所有事物都产生着好奇和困惑,并期望得到解释。但很多时候,只有他自己亲身实践体验后才能真正释疑。爱默生说:“放手去做,你就会拥有力量!”我们要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收获有价值的成长经历,获得成功的喜悦。

        旅游,每个孩子都喜欢,出去走走看看,不失为增长见识的好机会。但很多时候,孩子只是跟在父母后面走马观花,没有留下更有意义的价值。因此,我先在自己儿子身上进行了尝试,指导他每周做一个短途的旅游攻略,确定游览地点后,规划行进的路线,包括公交地铁的乘坐法、就餐点的落实,查阅景点的相关介绍即人文故事、注意事项等,稍远点的网上购买好票务、订好住宿酒店等,双休日从杭州开始一个个景点陆续游历,并以简书的形式写下游学日记发于微博。从一开始我带着他游,到后来他带着我游,最后他一个人游,游学日记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胆量与能力的增长显而易见。后来,我把这项“短攻略,常游学”活动在班级里推广,许多家长一起参与这项游学工程,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历中,学会自主安排,学会合作交流,学会坚韧吃苦,学会谦和友善,拓展视野丰富经历。链接生活开展攻略游学过程中,童心用一种自主快乐的方式拥抱热情的世界!这是儿童的言语成长、精神成长,乃至生命成长。

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思大问题,做小文章。对我来说,这始终是教育教学之路的最好鞭策。小小的课程,只要我们用情用心经营,就会具有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特质、实践的智慧,为教改去除敷衍应付,增添最有力最动人的表达。

相关文章

  • 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我们的思想需要一种“问题意识”。我们教育中的大问题包括我们究竟应该为一个怎样的社会培养怎样的人? ...

  •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鲁迅先生说过:“青年必胜于老人。” 钱理群先生在研究中国百年历史的时候,同样发现了这一现象,几乎每一代人都不满意下...

  •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这是钱理群教授的一句名言。他说,普通教师,做不了大事情,但可以做小事情;改变不了大环境,但可以改变小环境;改变不了...

  •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给各位看官句提示:这篇文章不一定符合您的预想,请谨慎观看。 之前十一国庆假期,学校终于肯放我们出去了。在学校被关了...

  • 青年——想大问题,做小事情!

    鲁迅先生对青年的期望: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

  • 摘录与思考

    摘录:《想大问题,做小事情》P140 我认为,师生冲突发生以后,不是急于“追责”,而要化解,转化,达成共识,形成谅...

  • 蝶变199

    张文质老师说:“当下时代,教师要学会自我任命,做时代的变革者。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从能做到的地方突围。”...

  • 摘录与思考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P88 摘录:我始终觉得,校长观察课堂,应以帮助指导为主,激励为辅,以专业眼光审视教育现场的...

  • 摘录与思考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P146 摘录:教师改变,学生改变;环境改变,学生改变;家长改变,学生改变。 思考:这一段话...

  • 摘录与思考

    《想大问题,做小事情》P163 摘录:当前的教育领域,正如美国学者帕默尔所言:“为了减少我们易受到的伤害,我们与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想大问题,做小文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rln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