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钱理群教授的一句名言。他说,普通教师,做不了大事情,但可以做小事情;改变不了大环境,但可以改变小环境;改变不了学校,那就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班级,改变自己的课堂。
01如何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的习惯。我们改变自己,最重要的是习惯的改变。以前,我看一本书,有时候一个月,也有的时候两三个月才读完。有位哲人说,迷茫时读书,忙碌时运动,独处时思考。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计划先读一百本书再说,平均以每周两本的速度疯狂阅读,有人物传记,有历史故事,有小说,也有教育类书籍。
读了一年,我感觉有的人写得文章不对,就想辩论一下。于是,开始尝试写点文字。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两年。最初,就是想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而已。
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变了,自己的行为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从单纯的自我成长“利己”,向“利他”转变。人要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做一个对别人有益的人。人不能总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要对一个行业,对社会做一点贡献。
改变自己的目标。尽管我的职称生涯到头了,自己也不再考虑晋升的问题,但帮助其他教师实现专业成长,就是下一阶段我的目标。让更多的青年教师通过读书写作,找到自己的专业成长方向,探寻到专业成长的路径,也是我的人生目标。
02如何改变自己的班级?
我们改变自己,也可以通过班级管理实现个人转变。
打造特色课程。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班级实施特色课程。于洁老师每天拍摄一些植物的图片给学生看,让学生体验到生命的神奇与力量。王开东老师带领学生上电影赏析课,从特写镜头中捕捉写作的灵感。河南孟津的赵晓阳老师,每周末带学生开展文化寻根活动,用五年时间走遍洛阳周边。
班级课程的开发,需要教师用心琢磨,统筹规划,更要善于总结梳理。
形成班级文化。
2021年,我们学校的高克玲老师,带领学生放风筝、春游,记录向日葵的生长过程,画秋天、赏秋天、赞秋天,她把学生的日记、手抄报、观察日记编辑整理,装订成一套综合实践成果《走进家乡四季》。学生在游玩中团结互助,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增添了民族自豪感。
构建生态班级。
我们学校的姚燕琴老师,让学困生收集班级的废品,管理荷花,巧用诚信币进行班级日常管理,每周用抽奖的形式激励学生。班干部轮流制,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创造了机遇。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锻炼自己,这就是生态班级的核心。
03如何改变自己的课堂?
教师的立身之本就在课堂。让学生乐学善思,是我们的课堂追求。
培养学习兴趣。好的教师,一定是最好的导演。开课前的预备课,结课是总结提升课,每个环节都别有深意。好的老师不光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学科思想。
传授自学方法。海南的熊纪涛老师任教语文,他说,我要教给学生专业的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会高效的自己学习语文。同时,也能自学其它学科。在国家“双减”政策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授之以渔”,这是最好的做法。作为学科教师,要善于总结学习方法,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当年地理老师教我们学习地理,通过“读地图——画地图——讲地图”,用地图把一本书都串了起来。很多只是至今还记忆犹新。
训练思维方式。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者,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的舞台。教师的职责是挖掘学生思维的潜能,使他们的灵光得以闪现。教师要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火花,精心充当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点拨者。
好的课堂,一定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提升。
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一线教师,我们就是教育。做教师,就是做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想好了这个大问题,就要从小事开始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图名利,不计得失,这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这才是真正的——人民教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