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的冬天,异常的寒冷,尤其是赶上下雪天,一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路面上又结满了冰,70岁的舅姥爷和舅姥步履瞒珊地推着手扶车又上山了,老两口要捡些树枝运回家当做烧炕的柴火,三个儿子都在外地安了家,老两口的生活起居只能靠自己。
母亲看了,叹着气一遍又一遍的说着:老了真不容易啊!
子女专注追求梦想,空巢老人该何去何从?
就拿我们村子来说,一个年轻人都找不到,都是老人,老人们常说,等他们不在了,估计这个村子也就没人了。
当年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也纷纷选择了去大城市发展,而我留在这个离家近的三线城市里,拿着每月不足三千的工资,好友们听见我过的这么“贫瘠”,都劝我去投奔他们,我一一婉言谢绝了,当他们得知我的理由是不能离家太远,他们都说我太恋家,没出息。
一个正值冲劲的年龄,却过早的选择了安逸,心里也动摇过,一边羡慕着别人的工资,别人的眼界,一边又不舍得离开,因为这里有我的牵挂。我知道,这辈子,我是走不远了。
曾经看到过一个报道,现代的年轻人每年跟父母待在一起的时候不足十天。
好不容易春节有长假可以回家看看父母,父母听见你回来的消息,早已备好了你爱吃的饭菜,左等右等也不见你的影子,哪知你还没来得及见父母就赶着去参加同学聚会了。
这十天里,扣除你回老家与朋友叙旧的时间,还留下几天时间是给父母的呢?
子女们为了圆自己的梦,远离家乡,说走就走了,谈及到留守的父母时,有的人说:没关系,等我在大城市里挣到钱,我就回老家陪父母,也有的人说:等我在大城市里扎下根,我就把父母接到城里来享福。
可是,你打算挣到什么时候才能满足呢?你什么时候才能在城市里扎下根呢?
时光不等人,谁又敢肯定的说我成功的速度肯定快于父母老去的速度?
父母在乎的不是子女挣的钱多钱少,而是陪伴。
去年舅妈得了肺癌,经过化疗,病情逐渐稳定,可忽然有一天再次复查时,肿瘤已经扩散到了脑部,她的意识开始神智不清,可她嘴里依然一遍又一遍的念叨着儿子的小名,躺在病床上艰难的呼吸着每一口气,她始终放心不下,因为她知道儿子正在赶回家的路上,她只要再坚持一下就能看见许久没有谋面,她一生最牵挂的人了。儿子坐了6个小时的飞机,还要再坐3个小时的客车,儿子和妈妈就差那短短的2个小时的路程的距离就要见面了,可她等不了了,她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儿子跪在妈妈的遗体前,不停地扇自己的耳光,他遗憾了,愧疚了。
圆梦和尽孝往往两难全,就像当年的岳飞去战场杀敌,一去就是几年半载,只能留下老母亲在家,在这里,势必是需要一些取舍,有些人会为了陪在父母身边,甘愿舍弃自己的梦想,有些人会选择先圆梦,不是说哪一种是绝对的好,另一种是绝对的坏,无论是选择前者还是后者,最大的孝道便是不让自己有遗憾,现在未来去想一想,有一天他们不在了,你不会为今天的选择有遗憾就好了。
龙应台《目送》中,写到了送别儿子时的一段话:
我慢慢地、慢慢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你不愿意做的事情,父母都默默的承担了下来;你不愿意吃的东西,他们也默默的捡着剩下的吃;你说你要去大城市圆梦,他们也依然选择去尽力的支持你,尽管心里有一万个不舍得。
是啊,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
面临诸事的抉择,只要不留遗憾便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