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孤独,孤独的不是没有人可以说话,而是不知道该跟谁说了
昨天晚上准备放下手机睡觉的时候,收到一个高中同学的微信。
“睡了吗”
看到消息的我立马回了过去,“还没呢,有什么事吗”
“没事就不能找你吗”发完这句,她后面还附带了一个表示生气的表情包
“不是呀,只是很久没联系了,突然收到你的消息有点诧异”
“真是觉得你越来越高冷了呀,感觉我不找你,你永远不会主动找我聊天的”消息发过去后她也马上回了信息
细想之后,还确实是这样,不止是她。上了大学以后,好像从来没有过和以前的同学联系过,便是连现在大学的同学,也从来都不会主动在微信找他们聊天。
记得当初刚注册微信那会,那股兴奋劲就跟当初玩qq一样,热情洋溢的给qq上的每个好友发信息让她们加自己的微信。
每天即使是很忙的情况下,也时刻关注着微信,生怕有人找我。随便微信上一个人都可以聊的热火朝天的,不但自己发朋友圈,还默默的给微信上的每一条朋友圈点赞,然后认真的评论。
后来,随着年龄得增长,突然就越来越不喜欢找别人聊天,朋友圈发的也越来越少,不再看到一条朋友圈就点赞。
是我们变高冷?是我们不会聊天?还是成长让我们变得越来越沉默?
有人说成长的代价就是要学会承受离别,尝试独立,忍受孤独。
之前,有朋友跟我说:有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特别想找人倾诉,微信上几百人,把通讯录从头拉到尾,好不容易找到一两个可以倾诉的人,却在要发出信息的那一刻犹豫了,生怕打扰到别人,别人会不会也在忙,会有时间听你在这里发牢骚吗,想来想去,最后把对对话框编辑好话语一个一个删掉。
小时候知道有一个词叫感同身受,长发后却发现世上根本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所以我们越来越孤独,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会隐藏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对家人,我们报喜不报忧,对朋友,我们谈天论地,对生人,我们敷衍了事。可是只有我们自己知道,唯有那个孤独患者才是真实的我们。
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上大学后自己变得越发的被动了,随着思想的不断变化,渐渐明白了到了大学真正交心的朋友是价值观相同的,有时候独处才是最舒服的状态,感谢大学给了我无限的孤独,感谢自己学会了拥抱它,和它和平共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