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889字,阅读约需9分26秒。
这一篇从时间,精力聊到个人成长。作为完整的人的成长,我认为工程师成长的很重要一方面,也是工程师能走多远的基石。文章最后会分享一个小工具,帮助大家分析到底花时间做某个事情值不值得?下篇会从做技术能力方面的梳理,总结和经验分享。
生活不是零和游戏
我总会有这种非此即看似非此即彼的选择。比如说我裸辞之后该努力尽快找个工作,还是应该认真把arm课程做好。比如说我应该努力工作还是应该多陪伴老婆孩子。问题在于,如果我已经把这些问题都看成了零和游戏。我要证明这些选择有多么多么难选有什么意义呢?
当我认真的去梳理自己的技术发展路线的时候,我发现我要找的工作和我要准备arm的课程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arm技术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我与三妹的日常当我纠结于应该努力工作还是应该多陪老婆的时候,其实我忽略最重要的一点,对一个人来说enjoy the moment最重要的。我能活在当下,才能感染或影响到周围的人。两个人能一直走下去,关键是内核一致。
从只看到0和1到能看到并选择中间的灰度,是我上半年很大的是一个转变,这个转变的基础是做了两件事
- 从管理时间到练习管理精力;
- 撕掉标签找到自己。
时间都去哪了?
经常不知道自己这些时间都去哪去了,之前也试过计划试过OKR,但是都无疾而终。去年11月开始,在创业公司待的实在难受,有时一天干不了什么,再次下定决心,仔细看一下自己时间去哪儿了。
timetrack.io 2018年11月和2019年2月时间对比从2018年10月中旬到2019年2月初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养成了记录所有时间的习惯(软件timetrack.io)。之前我尝试把任务完成,但是总也完不成,所以想知道自己时间都去了哪里(完不成的另一个原因任务分解和闭环的问题,见后文)。时间总是记不全的原因,也许我潜意识里面不愿意记录,不忍心看到自己那些莫名其妙消耗的时间。比如说,轮流送孩子和上下班,导致我一个月大概有65个小时用在交通上。我之前可能会觉得很烦,为什么这么多时间用在交通上,后来我发现其实可以做一些事情,和孩子一起的时候可以轮流听各自想听的音乐或者故事,这是和孩子平等沟通的机会,人与人平等的沟通要体现在父母的行为中。也是和孩子交流的过程。利用早晨开车送孩子的机会,孩子一起听了凯叔讲故事的恐龙战士,恐龙战士描绘了一只不吃肉的霸王龙和两个小伙伴一路前行成为恐龙战士的故事,里面战士信条是一些好理解的价值观,另外文字质量也很高,有很多很美的描写。我因为战士信条“最难走的路才能看到最美的日子”的灵感,画了下面这幅画。
日出 by 半瓦睡24小时也觉得累怎么破?
尝试管理自己时间的同时,朋友推荐下读了《精力管理》(半瓦的读书笔记)。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精力可以像训练肌肉那样训练,通过高强度的训练和有效的休息可以有效的改善自己的精力。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尝试通过早睡早起保证精力。但是坚持不了几天,自己会抗拒早睡,早起就觉得累。洗头之后会觉得好一些,到了上午10点左右开始犯困。很长时间都是痛苦的早起。在没有方法的时候,仅仅靠坚持是不够的,我今年曾经连续114天早起(绝大多数是6:10起床),最后实在太累了,趁着五一出去玩,放弃了早起。5月份尝试午睡前和晚上入睡前做冥想,发现自己通过冥想安静下来之后,睡眠的效率高了很多,现在我中午已经不需要午睡,通过13分钟的冥想休息即可。如果下午觉得累了,再加一次冥想。
少有人走的路,位置:910读完这本书,我意识到不是为了精力好而精力好,我永远不可能恢复到高中的状态。我去体会自己所谓精力差的时候的感受,发现其实也没有那么差,我被自己的状态控制了,然后自己证明自己状态很差(推荐下冲冲的文章痛经与「开悟」|《当下的力量》随想)。
从 1到 10,你如何为自己在工作中的投入程度打分?是什么阻碍了你的表现?
—-《精力管理》
2月4日的打分:在中星微的前两年工作投入能到八分,在华为的前四个月能到八分。星际比特工作投入从五分降到了三分。最大的阻碍是自己的精力不够,总觉得特别累。
回过头来看自己2月份给自己的打分。之前的阻碍并不是精力不够,而是我不肯努力。通过阅读《远见》去分析自己可迁移的的能力,通过多次写人生一页纸,找到了自己对操作系统很感兴趣,希望在操作系统领域做深,作出好产品。有了目标(5年内自己写一个支持ARM和risc-v的操作系统),每天都可以迭代,看看是否偏离了自己的目标。我觉得现在能到6.5分,妥妥的及格了。
一旦视角有变化,我看到的整个世界都变了。站在目标角度看我健身的目标是改善体力/精力,所以把全年计划完成一万分钟健身时间的目标调整下,下半年的健身目标是消耗两万千卡。
连接内在和现实世界
状态的变化,也帮助我看到了我害怕的也正是我需要的,于是我做了关系系列面基,偶遇了Fortune School的主创Luo和Nancy。这两天在想上半年的总结。发现遇到fs两位主创是上半年最大收获之一。Luo在奴隶社会发过10万家的文章,Nancy前段时间磁场的直播也让我印象深刻。最开始看到Luo在辉友群想学跳舞,我加了Luo微信,给她推了三妹常去的舞蹈教室,然后在互相在微信里躺了好久好久。
3月底突然有一天我翻朋友圈,看到Luo写的文章《新手夫妻,1+1>2是一种什么体验?》,特别喜欢,然后想请她参加面基。那时候还不知道这货发过10万加的文章。这时候我还没想好到底具体要做个什么样的活动,五一的时候去阿那亚,在单向空间书店看着三妹拿着书走过的样子,写下了你有没有找到它?我做了个关系系列面基 。
于是5月底,第1次见到Luo活人 (伴侣关系面基体会,这好像是我和三妹毕业后少有的一起参加成长型的面基,对我是很重要的转折,三妹对Luo很认可(”智慧”),我也很开心看到三妹的认可。参加这次活动的小伙伴有两个直接报了fs课程。我当时心里痒痒,但是又不知道有没有用。然后看Nancy离婚边缘的文章和直播,写下感受《在冲突中练习并获得成长》。Nancy分享的内观文章,对我另一篇文章《何处降落也有帮助。Julie的文章我也很喜欢面对孩子的挫败,父母自救指南【解析篇】。终于不习惯见不到活人的交流,约Luo又很难约,于是来参加FS课程,在2019年最后两天遇见Fortune School:生命影响生命的旅行。
岁月静好时间三桶金
可以把自己每天的时间按照生存,成长和梦想的分类,是哪种或哪几种支出。比如我在公司吃18元的自助,可以解决生存问题,如果我想吃好一些,提高一下生活幸福指数,可能要多花半个小时的时间,那我原本吃饭的半个小时就是生存的时间,然后多花了半个小时时间就是成长的时间。同样的做一份工作,有我们觉得有成长的部分,也有机械劳动的这一部分,那我们可以看一下到底有多少是机械劳动,对自己只是解决自己有个工作的这种生存问题 有多少是能帮助自己成长的(对于非程序员如何提高自己的效率可以参考:你来思考,程序搞定机械“劳动”)。有这个分析之后,我们有没有可能让自己成长时间更多。举个例子说,在计算机软件开发过程中,我们是借鉴业界通行/领先的方法更好的解决了问题,还是攒出一个勉强能用的东西。
沃云CTO钟忻在半瓦知识星球的分享有朋友把时间分为生存,燃料和消耗,你是怎么划分的呢?欢迎给半瓦留言或来半瓦的知识星球realworld(一个追求技术和个人内在成长的星球)和大家一起讨论。
注:时间三桶金来自Fortune School课程中提到的支出三桶金,参考伴侣关系面基体会。
这半年来,从书中,从与人链接中,获得了很多成长,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我从与三妹的伴侣关系中也获得了很多很多,完全超出我的想象。阅读,交流这个环对我真的非常重要,下一篇继续从闭环这个角度,分享下技术的迷茫和寻找。
延伸阅读
道理都懂却过不好这一生,可能是缺乏内在与外部世界的连接,可以读一读笔者的文章《遇见Fortune School:生命影响生命的旅行》
工作投入很多却看不到长期回报?可能需要一些微习惯促进自己迭代,可以参考下笔者正在分享的四个微习惯:《职业成长微习惯(一):随手记录工作日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