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找小L的一天!
自从我们开始写作文以来,小L就经常被我找,不是日记没做,就是作文没写,每天提醒也常常不会按时交给我,非得等到周四周五,我来清查留校的时候,才会拼拼凑凑挤出来几篇。
你说她不会写嘛,考试时的作文,她基本上能写完,有时候还能写得很好。实在偷懒躲不过去了呢,一个下午也能绞尽脑汁写出三篇。但平时分开布置的写作训练,她却几乎不动笔。作业也常常要你催了又催,喊了又喊才能拿出来检查。
你说她学习不好吧,她的语文成绩常常是八九十分,只要作文能完成,达到优秀等级是没有半点问题的。如果只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那她70分基本上能拿六十多分,字词、默写、阅读,没有什么问题。但上课却很安静,不怎么发言,也不怎么听讲,都在埋头看书,甚至为了能安心偷偷看书,自己选了个最后最偏还有个高大前桌的座位,就想着不要出现在老师的眼里。
她爱看书,超级爱!下课她几乎不出去玩的,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座位上坐着,翻看着抽屉里、桌子上的书;外出上课的时候也常常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听到铃响才急急忙忙跑去上课教室;上课的时候,只要她没有抬头盯着你,那毋庸置疑,一定是在偷偷看抽屉里的书;以前中午回家吃饭,她也会带上一本书,还出现过边走路边看书,旁若无人,沉迷书海……
她是班上公认的小书迷,是大家一讲起热爱阅读,就会说到的名字。我们的一个学期十本书目标,她可以轻轻松松二三十本,阅读摄入量很大。可就是这么一个“读书破万卷”的孩子,一到下笔时刻,就焦头烂额,久无头绪,一定要被我强压,才能无奈动笔,勉强行文,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们总说,语文是需要输入和输出的。大量的阅读,给了这个孩子积累,按理来说是可以合理输出了,但中间的转化过程怎么就出错了呢?
输入有了,是不是就一定能有输出呢?在很多孩子身上,你都会看到,这个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的孩子,读了很多书,可就是不会写作文,就是写不出作文,为什么呢?
很多时候,孩子的大量阅读,都是在读TA感兴趣的类型书,是沉迷于惊险刺激的情节、曲折离奇的故事、性格鲜明的人物,所以他们会跟着书中文字而或喜或悲,欲罢不能。往往是这样热爱读书的孩子,他们因为读了大量的故事书,趣味书,就不再喜欢课本中那些乏味平淡的文章、那些需要细究品读的文字了,因为课本,实在是太没意思了。
他们在课余读书,在课堂读书,自认为自己有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就不太去关注老师所讲到的那些词句段篇、那些需要细读品味、需要反复琢磨的文字了。没有经过内化吸收,没有尝试练习模仿,那些课外读过的文字,如清风拂柳,如雁过长空,如积雪消融,如流星划月,在时心心念念,翻过不留痕迹。
所以,不动笔墨不读书,还是很有道理的,将霎时的触动记于笔尖,将看过的感受归纳整理,将碰到的美词优句抄记巧用,把输入的文字,再用文字进行转化输出,这样经过大脑的处理,那作文,应该就不成难处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