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不喜欢看鸡汤文,励志文,尤其是在听说了韩寒那句有名的“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之后,对这样的书就更加排斥。
我喜欢什么样的书自己也不清楚,有时候会看点文学著作,比如大家都说好的《活着》、《三毛流浪记》,也会痴醉某些网文,尤其喜欢priest的《镇魂》、《默读》,但就是从不涉及鸡汤文,因为有个声音一直在告诉我,看那些没用。
年前静静一口气买了四本王潇的书,我们办公室四个人,正好人手一本传阅,率先分到我手里的是《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适逢年假,于是这本书被我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硬生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读完了。
原来时间是需要管理的,原来那么多优秀的人不是天生优秀,原来想要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并不是难。
做自己想做的事,顺便把它做成功,就是我的意愿。
我买了负责时间管理的手账,又买了一本读书笔记,专门记录那些敲动我神经的句子,有时候静静会说,这些东西随便找个笔记本都能办,没必要专门花钱买,然而读书笔记四个人三个买了,剩下一个是目前只关心生孩子,没心思管别的孕妇。
我说:“仪式感很重要”。
是的,仪式感很重要,对于我这种自制力垫底的人来说,漂亮的笔记本可以吸引着我拿起它,填写它,我跟静静还买了很多贴画,没事就往手账和读书笔记上贴,励志要把枯燥的本子弄到心旷神怡,每每翻开前边填写的内容,第一眼看去都是赞叹,贴画真好看。
如今我已经不排斥鸡汤文,甚至在懈怠的时候愿意主动去读一读它,把它们当做我的“加油站”,也把那些优秀的人当做榜样,套用别人一句话,“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你凭什么不努力”。
我不知道努力到底有没有意义,也不知道“努力之树”会开出什么颜色的花,结出果子最好,那样我也有了一次感叹付出终有回报的资格,可如果树上没有果子,只是长了几片叶子,我也会微微一笑,阳光下终有我的阴凉。
我已经35岁,但还好不是60岁,只要生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
努力让一切都还来得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