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这是我的第42篇简书原创文章~
今天想聊聊一个新词:元认知。
在李笑来的书里看到这个词,立马引起了我的好奇。他说,所谓的“元认知”,是指“认知的认知。”也就是说你能认知到你的认知。
对于一个假理工女来说,“认知的认知”读起来不免有点拗口。对此,李笑来后面的解释是:拥有元认知能力的我们,思考可以非常复杂——复杂到“我们甚至可以思考我们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是否确实是合理的思考方式和思考结果”的地步。
读到这里,有种焕然大悟的感觉。换种方式说,元认知能力是我们对自我行为、情绪和思考的一种觉察能力,或者说是自我反思的能力。
在祖国呵护下成长起来的花朵们,从小被灌输了太多关于:听老师话,听爸爸妈妈话,做个乖孩子,做个好学生……符合主体大流的行为被人为地定义为——好。好学生们也就不需要做太多独立的思考,好好学习,好好听话就好了。
小明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好孩子,听话,不捣蛋,读书厉害,学习好。顺利地完成学业,从事一份看起来不错的工作,结婚生子,生活顺风顺水得不像话。
直到有一天,他的孩子抬着稚嫩的小脸问他:爸爸,为什么我们都要上幼儿园?
已经不年轻的大小明说:你这个年纪就该上幼儿园了呀。
孩子接着问:为什么这个年纪就要上幼儿园呢?
大小明说:你看哪个小朋友不上幼儿园啊?
孩子继续问:为什么我要上幼儿园呢?
大小明无奈地说:上了幼儿园才能上小学,上了小学才能上中学,上了中学才能上大学,上了大学才能好好工作呀,乖,上学去。
送走了孩子,大小明心里七上八下,他总感觉哪里不对劲,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学,却从来没有想过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一定要上学呢?
就像我们很多人活着,却从来没有思考过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什么,今生我有什么样的使命要完成,我该如何完成……
或许这些看起来比较大,那么回归现实生活,元认知能力就是一种让自己保持对自我的觉察思考的能力。当你开心的时候,能觉察到自己开心的背后是什么;当你生气的时候,能看到生气的背后是恐惧,是害怕,是担心,是委屈,亦或者是愤怒沮丧尴尬无地自容……
再往前推进一步,去觉察开心、生气背后的背后又是什么?背后的背后一般都隐藏着我们自己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的需求、爱与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
元认知能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一个人对自我深层需求的认知能力,当我们越能够通过表层的行为来认识自己的需求并满足它,我们就越能跳出世俗的框架来实现自己更高层次的需求。
有时候,我们并不是不愿意去满足自己,而是我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需要是什么,以为自己知道,其实那并不是真的。你确定自己生气是因为老公孩子把客厅弄得一塌糊涂却不收拾好,真的吗?你只是不知道自己生气是因为你接受不了乱糟糟的房间,接受不了乱糟糟的房间,是因为你接受不了家人对你劳动成果的不珍惜,而这个不接受的背后,更是因为你接受不了一个凌乱的自己,你需要的是整洁有序的环境,和可控的生活,对吗?
元认知能力的提升,或许就是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不知道”再到“知道自己知道”最后到“不知道自己知道”的过程吧。
那么,现在,你在哪里呢?
元认知,你知道自己知道还是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