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立命之学》之“问其故,曰……”——不给自己设限
一个人能否成功往往取决于他自己,一般人都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出现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所在或者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时,有人就会选择逃避,这就是“自我设限。”
比如,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试验:把一只跳蚤放在桌子上,它会跳出超过自己身高几百倍的高度。当把跳蚤放到一个玻璃罩中,刚开始它也会跳很高,慢慢地会越跳越低,原因是它碰到玻璃罩盖子时会落下来。
在经过连续跳跃多次后,即使你把跳蚤重新放到桌子上,它再也不会跳起来了。
故事虽小,道理却深刻。可见,自我设限多么可怕。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个当然不是绝对的,但却代表着鼓励和赞美对一个人有多重要。
小时候,我们那一代教育孩子,讲究棍棒底下出孝子,现在的教育理念是“拇指教育”。当你经常批评孩子时,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尊严。长期以来,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做事情时就会犹豫不决,唯唯诺诺,缺乏自信心。
反之,经常接受鼓励和赞美的孩子,心情是快乐的,做事情是主动积极的,往往能超常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所以,人一旦“自我设限”,对自我的客观认定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二、《立命之学》之“余问曰……”——福亦自己求
禅师说:“命由我自己造,福由我自己求。从前各种诗书中所说,确实是好教训。我们佛经里说:‘一个人要求富贵就得富贵,要求儿女就得儿女,要求长寿就得长寿。’只要做善事,命就拘他不住了。因为说谎是佛家的大戒,哪有佛、菩萨会乱说假话,欺骗人的呢?”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遇到对手,遇到竞争时,有人会这样想:“我可以吗?我是不是不如他?”但是,自信的人会这样说:“没问题,我一定可以的。”或“我可以先试试,也许我会成功。”
所以,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决于你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记得有这样一句话,想要战胜别人,首先得战胜自己。与其找别人解决问题,不如先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是啊,凡事自立,是一种豁达的心态,是一种对待生活磨难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更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对能力的一种超越。遇到困难时,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也就决定了化解困难的程度。
的确如此,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们具备了这种自己拯救自己的精神,求人不如求己,那么我们就能激发自己的能量,从而活出最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