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初语鉴系列(五)

作者: 憨石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9-01-11 16:18 被阅读0次
    还初语鉴系列(五)

    【原文】能轻富贵,不能轻一轻富贵之心;能重名义,又复重一重名义之念。是事境之尘氛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我的同学韩平,是淮南市委文明办主任,曾任《淮南日报》总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我们的友谊自1979年上大学开始一直保持至今。他的女儿女婿都在省城工作,单位都不错。不久前一次聚会时我们拉家常,他说他经常告诫子女:“日子能过就行了,不要想着去挣钱,即使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挣了一两百万,对生活基本没有什么影响。除非你挣了一两个亿,也许可以使生活改观,但你有这个能力吗?”这话说得好,我在很多场合引用这段话与人共勉。我是个不会挣钱的人,近年来经济上发生了一点细微的改观,但对我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家里的菜谱还是老一套,衣食住行依然如故,烦恼并没有因之减少,快乐也没有因之增加。韩兄的话我体会得最深。

            苟富贵勿相忘,打土豪分田地,都是为了过上好日子,追求富贵并没有错。子曰:“富与贵,人之所欲也。”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夫子说,如果开出租车能富贵的话,那我也愿意干。但是,富贵并不是人生的最终目的,对于钱财这些身外之物,不要过于追求,把一生的精力都消耗在荣华富贵上,因为人生还有很多其他的事要做。弘一大师说,人的生活好比三层楼,住在一楼的人是为了生存求温饱追金逐银的人,过的是物质生活;住在二楼的人追求精神生活,对艺术、哲学、科学等领域孜孜以求;住在三楼的人是追求灵性生活的人,是对宇宙人生终极真理的探索者和体悟者。

            不少人自视清高,视富贵如浮云,粪土当年万户候。还初老人说,你看轻富贵不能光嘴上说说而已,要真正从内心深处看轻看淡。不仅对富贵如此,对个人的名声或名望也是如此。

            一个人维护并重视自己的名声是件好事,这样可以严于律己,而不会为所欲为。但过于看重自己的名声,反而会成为自我束缚的枷锁。以爱因斯坦为例,爱因斯坦的科学研究分为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时期。从1895年至1925年为前期,这一时期的爱因斯坦勇于探索,挑战权威,具有叛逆的革命精神。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达到了个人事业的巅峰,随后名声鹊起,誉满全球,世界各国顶尖的大学和科研机构纷纷邀请他加盟,到处都请他演讲,甚至很多人以一睹尊客为荣为快。1925年至1955年去世,是他的又一个30年,这个时期他从一个叛逆者革命者逐渐变成为经典物理学的捍卫者,变为对量子力学等新兴科学的顽固的反对者。正如沃尔特.艾萨克森在他的《爱因斯坦传》中说道:“他钙化的外壳周围仍然裏了一层闪闪发光的名声,但思想已经锈住,他用早期放荡不羁的态度换来了中产阶级家庭的舒适,却又开始固执地相信,场论可以保持经典科学的确定性和决定论。于是这种顽固开始对他不利。”虽然1905年爱因斯坦最早提出“光量子”理论,是量子力学的创立人之一,但是他获诺奖后公然站到了它的反面,自1927年索尔维会议始,终其一生不遗余力地反对量子力学。他在晚年不无自嘲地说:“为了惩罚我对权威的蔑视,命运把我自己变成了一个权威。”有人说,如果爱因斯坦不反对量子力学,支持并亲身参与量子力学的研究,今天的量子力学应该发展得更快更有成就。正所谓,名声反被名声累,一世英名埋麦城。

            所以,还初老人告诫我们,不可过于看重名声,要从内心深处看淡富贵,否则时过境迁,一不小心,追名逐利的故态便又复萌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还初语鉴系列(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ix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