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八一班“青禾苗圃”劳动基地的故事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再也不只是文人墨客笔下对劳作的描写也是劳动教育落地后学生实践的真实写照。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改变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现状还加强了第二课堂的实践,让我们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有机地进行了结合。
八一班认领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劳动基地,早早地取好了名字——“青禾苗圃”。这里有我们一起学习、劳作、成长的故事,邀您一起见证。
为它只做了专属名片初见·欣喜
租来半亩园,教娃学种田。还没开始种田教室里的讨论声就连成一片:“老师,我们班种土豆吧,产量高还好吃”“种辣椒,那样我们吃面时就可以吃上免费的辣椒酱”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谈论了起来,还没有入园,我们已经讨论了哪一块地种什么,怎样种成活率更高,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入园仪式结束后我们开始了种地之旅。家长不仅送了瓜果蔬菜苗还进行了进行了技术指导,告诉我们种辣椒要压实也要注意手法,党员指导阮老师陪我们一起种下了玉米种子……大人们的帮助让我们更有信心。男生端水、帮忙挖地,女生捡走地里的石头的同时拔掉野草,就这样我们的劳动教育就开始了,我们和这片土地就正式结缘,故事就在这里上演。
入夏后的茂盛园子培育·艰辛
劳动教育是我们拓展第二课堂的有效手段,也是班级建设的一部分,在劳动教育中我们班争取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得落实。
地有了,苗种了,田间的管理是艰辛的过程。我校处于旬阳北部的山区,温差大且今年天干地旱,这样的情况就增加了我们培育过程的难度。在同学们的集思广益下我们进行了蔬菜认领,每个农作物责任到人,浇水、除草、搭架等都需要照顾到位,以小组为单位,男女生合作的形式展开,让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认领就是让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强,团结协作能力得到锻炼。
独特的西红柿品种值得一提的是期间我们进行了两次农家肥的浇灌,每次都是男孩子一马当先。怕臭,那就戴上口罩,想想吃的食物都需要肥料才能长大、成熟,一鼓作气就开始了施肥工序,手上、衣服上都是味儿,鞋子还会不小心弄脏,没有停下来,完工之后进行洗漱换衣服,就这样我们把对蔬菜的管理也作为了写作素材积累的一种形式也对同学们的思想提升有了促进作用。
开花·期待
当节令走向小满时节,青禾苗圃有了新的变化。四季豆的藤蔓爬上了架子,再浇水时惊喜的发现四季豆嫩白的花顺着竹竿爬得很高,黄瓜那娇羞的黄花躲在叶片下,同学们高兴的奔走相告,觉得应该再松松土、上点肥料,期待着劳动果实的丰收。
种地哪里都是欣喜呀,还有死苗的忧愁、虫蛀的担心、能否补苗的顾虑,天干地旱的不知所粗等。豇豆好像很难生存,因为个人爱好对豇豆的照顾更多一些,然而它的样子最糟心,我和学生们讲“这也是生活,有心栽花花不成,付出和收获不一定对等,但总得付出才能见成效”。我们种瓜果蔬菜也一并将生活的感悟种在了心田。
黄瓜🥒🥒🥒结果·获得
种瓜点豆时感到汗水滴落,“粒粒皆辛苦”不再只是诗句里的描述,变得更加难以忘记,学校倡导的“光盘行动”也就易于落实;结合当地气候选中适宜的种子这就是地理和生物学科的知识实践,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第二课堂的实践中,知识储备的“半亩方塘”一经打开,孩子们的实践能力、创造力都会得到提升,“源头活水”便奔涌而来。
丰收的硕果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的,一分辛劳一分才,这大概就是劳动的意义。我们参与了土壤的翻新、新苗的孕育、管护的艰辛、开花的欣喜,这一路走来我们奔着丰收而去。然而再回首时,一路坎坷的培育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劳动教育我们是执行人也是受益者。
“青禾苗圃”让八一班体会到了劳有所得,动有所乐的意义,同时也为八一班的成长赋能加油,愿“青禾苗圃”绿意盎然,花开繁盛,瓜果丰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