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乔小乐
如何把写文章的输出变成能力
看到彭小六的文章很有启发,里面讲到四个观点,核心就是践行,所以拿来用一下,试试效果。
文中讲了四个观点。
1.把文章拆了-从信息中提炼知识
2.加入你的的观点-内化知识
3.分享出去-重构知识
4.刻意练习-应用知识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开蓝色字体看一下
梳理一下我认为核心技能是三个:
1.创造力(信息提炼能否有新的不同见解),对于这一层含义,我认为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猫就是好猫,文章可以去借鉴,关键是借鉴并不是完全的复制粘贴,甚至看都不仔细看完就拿来运用,如果复制和粘贴,在加入更多的有效信息,以及一些个人情怀在里面,就是自我在次创造出来的一篇好文。
2.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共情的能力
讲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目前学校的体系都把老师放在最底层的位置,然后是学校体制,在上面是校长,这样的金字塔结构,小六链接到的一个文章中讲到,一个好的学校系统,应该是让教师在最顶层,成为创造者。让学校和体系为教师的创造提供支持和服务。
我特别认同这一个观点,因为我们就都是填鸭式教学批量生产出来的产品,基本上的价值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已,当然也不能否认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周边的好友和我一样,职业的相关技能,都是毕业之后,扔到企业的某个位置,因为要完成某一个特定的目标,自学成才的。
所以如果让孩子们从小自己定目标,并把目标可视化,我们经常提到孩子性格中“坚韧(grit)”很重要,其实这就是“培养”它的方法之一,并且家长、学校体制、以及老师有一定的创造余地,可以多样化的教育孩子,那么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会大不一样,至少能让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在哪一方面有一定的天赋,并且在这个目标上不断的去努力,同时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对社会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对个人的自我成长有很大的提高。
另外在转载一下古典老师画的超级个体手绘。
想要成为一个超级个体,首要是要有一个可以产生兴趣的价值突破口,然后在找一个维度去联系学会整合,这样就会有不同的人生,内化整合思考完毕,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留言给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