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说法,其实是伪命题,就是说,被什么什么刷屏了。
每个人的朋友圈不太一样,怎么会被一件事情刷屏。
除非是群体事件。
好像今年的群体事件,是一个词,叫做焦虑。
如果非要加一个前缀,那就是中年。
什么有价值?这个时代的中国,“焦虑”,最有价值。
从来不缺乏治病良药和江湖郎中的中国,健康的人满世界都是,全世界的大夫要饿死。
世人皆有病,才是当大夫们的太平盛世。
所以你就不难理解罗胖们总是说中产阶级很焦虑,焦虑了,罗胖们才有钱挣,30年前穷困潦倒,一个月花两个月的,买个自行车攒半年钱的时候永远不知道什么是焦虑,活下来就是最大的舒坦,乐呵一天算一天的时候没有这个概念。
只有月薪过万了,上不去下不来了,现状赶不上期待了,能力追不上欲望的时候,才知道焦虑,变化的太快,且自己的有生之年可能就遭遇变化,所以深思极恐。
急速发展国家,例如中国,不会是幸福的伊甸园,对这里是焦虑的乌托邦。
尤瓦尔赫拉利觉得,人类未来的三个计划里,追求幸福是最难实现的,远比逃开死亡和永远富足要难的多。我想这还是因为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心理层面的内容,幸福,是非常综合的体验,远离不适当然可以有幸福感,但总觉得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国人,修炼到这个地步还是极其艰难。
有什么办法可以远离焦虑,其实具体方法总有,但很多人不做。
1.降低预期
谁都知道焦虑就是负能量,这个负,来自于现实与预期相减,为负;改变现实当然可以,但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很可能现实改变了,欲望跟着增加;如此循环,往复不止。
这当然是基因在起作用,几万年前的松鼠,满足的在一堆松果里打哈欠,下一秒就让天敌吃掉。焦虑就好像是趋势肉体奔跑的本能,为了活下来,幸福是糖,吃多了身体会垮掉;但没有糖,一片苦海,但是大脑就无法运转。所以降低预期不见得不是一个好办法
2.历史的看问题
随便找本历史书看,给自己建立一些必要的常识。一个基本的常识就是,人类世界过的越来越好,好到不可思议,前所未有,好到现世的人类已经不愿意继续生育,贪得无厌的觉得自己可以占据整个星球,甚至不希望看到后来者继续占领。所以往前看100年,就会觉得自己幸福无比,居然居住在拧开水龙头就可以喝到水的国度里,感恩之心油然而生。鸡汤党,但无可辩驳。
3.不做情绪的奴隶
能理性的看待问题,这算是成长。人在婴儿期总是情绪的处理问题,仿佛动物的幼崽,行动完全依靠条件反射和随机;这个方式响应迅速,但是否通向快乐不好说,感官刺激当然是愉悦的,但一些情况下过分暴露自己的情感也往往是对自己的伤害。上了些岁数以后你会开始感受到理性的要素有多重要,至少,不浪费经历,把感知都留给感动,总比给宣泄要强很多。所以情绪激动的时候可以深呼吸,也可以写作,可以调理的沟通,可以描述自己的情绪,总之,让理性机制发挥作用,伤害可能会降到最低。
4.冯唐说,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作为普通人,通往幸福的三个字恐怕是管他呢。做一件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可能是烤蛋糕,可能是跑步,还可能是游泳;看一部电影,或者读书;大脑除了情绪以外,还可以处理其他的信息。
5.财务上的问题,要听专家的意见;身体上的问题,要认真的听自己的声音。中产们的焦虑,总是围绕物质。那么可以一个个破,房子可以长租一个离单位近的;车子甚至可以不需要;孩子想好了再说,没有的时候也别着急,就算是老天想让你们夫妇关系再亲密一点;有伙伴的就珍惜眼前人,对现任不满的就早点说拜拜;不能取舍的时候交给命运,甚至可以抛硬币决定是否说再见;身体和钱包,我当然选择身体,所以任何工作都不要也不应该让身材走样,不然就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非要说身材好坏无所谓,事业才重要的,我只能呵呵,祝走一条开复先生的老路。
说到底,生命的质量在于这一秒你过的怎么样,希望每天早睡早起,体验更多,经历新奇,祝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