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知行合一与自知之明【道德经70&71章解析】

知行合一与自知之明【道德经70&71章解析】

作者: 崇选 | 来源:发表于2020-05-02 07:14 被阅读0次

对自然之道的重视
道因为容易知道容易执行而被人们所忽视,不重视,不安规律去办事,正因其不知道我所讲的道理,所以能去执行的人更少。有智慧有道的人都是融入于大家的生活之中,外表无差别,但内心很强大的人。

对自我不足的清晰认知与接收
知道自己的缺点不足,是高明的表现。不知却装做自己知道,是愚笨的表现。所以,把缺点当成是缺点,也就是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这是正确的行为,缺点就不是缺点了。先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不断进行修正改之,那么就没有缺点。有智慧的人都是这么来对待自身的缺点不足的。即“知不知,上”。

“满招损,谦受益”,指的就是做人要知不知,知道自己永远都是需要学习的,学到老,始终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待人接物不自以为是,不自傲不自矜不自满。

附 原文《道德经》
70章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贵矣,是以圣人披褐怀玉。

71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相关文章

  • 知行合一与自知之明【道德经70&71章解析】

    对自然之道的重视道因为容易知道容易执行而被人们所忽视,不重视,不安规律去办事,正因其不知道我所讲的道理,所以能去执...

  • 人贵有自知之明

    读《道德经》做有志向的人,让智慧伴随你我。人贵有自知之明! 今天阅读的《道德经32~33》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

  • 阅读解析《道德经》第五章(2)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续) 解析: 老子与孔子、墨子不同。孔子注重天道,大讲自然法则,而墨子则强调人的尊严,...

  • 阅读解析《道德经》第一章(2)

    《道德经》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续) 解析: 《道德经》开篇讲“道”。这个“道”,即天象运行规律,有时也包括...

  • 帛书本巜老子.道经》第15章应该怎么解读?(知乎问题)

    帛书《老子.道德经》15章与通行本巜老子.道德经》15章对比,区别如下: 助词“呵”与“兮”的区别,“与”和“豫”...

  • 人贵有自知之明

    人贵有自知之明 老子的《道德经》中说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之明,就是对自己非常了解,了然于心。有自知之明...

  • 阅读解析《道德经》第五章(3)

    《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续二) 解析: 老子是谈天说道的专家,善于以天道指点人道与政道,要让世间一切之道契合于...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们总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个成语出自《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认识别人的是“智”,了...

  • 33-2 自知者明

    老子智慧和领导艺术之33–2 自知者明。出自道德经第33章,意思是,了解自己的人拥有或需要明智。 人要有自知之明,...

  • 20180201悟我之心践行第71天❤️@江西安福

    今日朗诵道德经第71章“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心得: 所谓“谦受益,满招损”,一个人只有保持谦虚,才会有自知之明。相...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行合一与自知之明【道德经70&71章解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uh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