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每天写1000字
道不可说,说不可尽,《易经》乾坤尽在一文中

道不可说,说不可尽,《易经》乾坤尽在一文中

作者: 易瑾还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21:45 被阅读23次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总观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什么时候写的,是谁写的,都无法考究。

在研究《易经》之前,我们应该先明白以下几点:

1、易经至少有3本版本:《连山》、《归藏》、《周易》。

易经,在夏、商、周,3个不同的朝代,为不同的版本,名字依次为《连山》、《归藏》、《周易》。

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大多是《周易》,西周时形成的版本:乾卦在前,坤卦在后。

大家应该知道一点,西周以前的易经,《连山》是艮卦在前,《归藏》是坤卦在前,乾卦在后。

为什么易经发展到西周,就乾坤颠倒?这个谜没人知道。

研究者说,因为西周开始尊天子,所以把乾卦摆在第一。我认为这个说法有些牵强,但真正的原因没人知道。

既来之则安之。

我给大家解读的是西周版本,金景芳、吕绍纲两位老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周易全解》。

2、卜卦、算命、预测,不是《易经》的真正用途。

《易经》的真正用途,是教大家通过认知自然的规律,把天、地、人三者合一协调起来,发挥人的最大潜能。

这就是《易》存在于世的理由,是圣人用来指点后世人的密码图(先有八卦图,后有解读)。

我记得有个故事,说姜子牙和周文王打某一场战,出征前一夜卜卦,卦显示出师不利,但是姜子牙不顾其他人的反对,坚决支持周文王打仗,结果那场战大获全胜。

这说明,尽信卦,不如无卦。

那,为什么那么多的占卜,都很准呢?

因为规律。

一个人,如果活在规律内,那么他的言行,因果,都在规律之内,卦可以准确预测其吉凶。

一个人,如果跳出规律外,那么他的言行,因果,就无法预测,卦就无法预测他的情况。

有句话说“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样的人或行踪,就是任何卦都测不到的。

3、人和道分离,则背;人和道相随,则顺。

什么是“道”?

就是支撑《易经》运转的背后力量:不可见,不可名,但存在。

《易经》里,分天、地、人三道,天象、地形、人生,谓天地人三才定位。

人和道分离,则背(阴阳逆气);人和道相随,则顺(阴阳交泰)。

八卦和64衍生卦,都围绕这条基本规律在运转,万变不离其宗。

乾阳

为什么帝王称为九五之尊?

为什么故宫中和殿皇帝位置上方悬挂“允执厥中”的匾额?

答案就在《易经》的乾卦里。

1、乾卦,怎么画?

从下往上,画6条阳爻“—”。

2、乾卦的卦辞:元亨利贞。

元:始、大

亨:通、茂盛

利:收缩、成熟

贞:正、固

元亨利贞,是天底下,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因为是规律,这4个字用在哪里都合适。怎么理解呢?

比如大自然规律,元亨利贞,就分别对应春、夏、秋、冬。

春生(元)、夏长(亨)、秋收(利)、冬藏(贞)

那用在人身上呢?

元→少年

亨→青年

利→中年

贞→老年

用在一个公司发展呢?

元→创立

亨→发展

利→成熟

贞→稳定

用在某一件事上呢?

元→刚开始做

亨→上手,做得熟练

利→熟能生巧

贞→成为技术骨干

很多例子,举不胜举。

总的来说,“元亨利贞”就是“乾”运转的规则,万事万物都按这个规律运转。

3、乾卦的“中”和“正”。

看我画的图:

一个卦,分下和上两部分组成。每部分的中间,就是“中”。

一个卦,共6条爻,从下往上,爻的位置依次是:奇、偶。

当阳爻,在奇,则是“正”。

当阳爻,在偶,则是“不正”。

又“中”又“正”,不偏不倚,是最好的位置。

我们常说的“九五”,就是又中,又正的位置,是最尊贵,最好的位置。

所以,把这个位置称为帝王位。

而“允执厥中”也是指这个位置,中正。

“允执厥中”的意思是指:言行符合不偏不倚的中正之道。

看到这,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皇帝头上的匾额会写“允执厥中”。

4、乾卦的爻辞。

爻辞,是对“元亨利贞”这个规律的进一步解释:万事万物不同发展阶段,有哪些特征。

乾卦,从下往上,爻辞分别是“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

如图:(下图来自互联网)

为什么叫“初九”?

古代都是用农历,比如:大年初一。

我不说高深的理论,用一个简单的、贴近生活的例子,来解释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打个比方,你学计算机编程。你刚开始接触,尚不熟悉,还不会写程序,所以潜龙勿用,要潜心学习,慢慢积累。

九二,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这个时候,你已经基本学会编程,能独立写代码,那就可以尝试去找工作,做一个程序员。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去面试,找工作,过程比较辛苦,有时候是你选公司,有时候是公司选你,但坚持下去,总能找到满意的工作。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终于有一家公司通知你去上班,你去,还是不去呢?这个时候,你可以选择。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你终于面试上一家满意的公司,干得很起劲,很有成就感。

上九,亢龙有悔。

你在公司一口气干了几年,这个时候,编程技术已经厉害,感到工作没有挑战,你开始考虑是找老板谈加薪,升职?或寻思辞职,另找更高薪的工作?还是考虑自己创业?

5、乾卦的用九。

用九,群龙无首,吉。

乾卦的用九,比较特殊,所以我单独拿出来讲。

用九,有2个含义:

一是指筮卜的方法,用九,不用七。

根据筮法,行筮时用49根蓍草,经过四营三变得出一个数。

这个数只有4种可能,不是七,就是八,不是八,就是九,不是九,就是六。

九,和七,是阳数,九是变爻,七是不变爻。

《周易》用的是九,即:变爻。

(PS:这个占卜方法比较复杂,知道即可,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百度。)

用九的另一个含义:通九。

即:占出来的6条爻,都是“九”,没有“七”,这个时候,物极必反,乾卦就转化为坤卦。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天德不可为首,所以群龙无首,吉。

6、乾卦的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乾卦代表健,人要像天道一样,努力进取,自强不息。

乾卦的运用,适用于反观、内省,即:根据现象,反推规律,明白自己的处境,调整做事的方法。

比如:

你做事情,总是困难重重,很难突破。

这个时候,你就要心醒,意识到自己处于“潜龙勿用”的状态,不要急躁,要静下心,厚积薄发,等待 “利见大人”的机会。

又或者:你春风得意,做什么都顺利,大家都恭维你。

这个时候,你要警醒,小心“亢龙有悔”,凡事保持“允执厥中”,一旦过了头,可能会物极必反。

把自己的行为处事,和乾卦“元亨利贞”的规律,协调一致,那么就可以和天道同步,天地人合一,就是最好的状态。

坤阴

我们常听说,九宫、八卦,还有禹步(七星步),却不知道是怎么来的?

坤卦,可以解开这个谜。

1、 乾坤,为阴阳之根本,万物之祖宗。

乾卦,和坤卦,二者的关系:分开各自独立,合起无法分离。

简单来说,乾和坤,就是阴阳相生,相克,成一体,你进我退,此生彼涨的关系。

把乾卦,反方向理解,就是坤。

2、坤卦,怎么画?

从下往上,画6条阴爻“ - -”,见下图。

3、 坤卦的卦辞:元亨利牝马之贞。

和乾卦相比,坤卦多“牝马”这个词,怎么理解呢?

前面乾卦,我解释过“元亨利贞”是天底下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属阳。

而坤卦,也是一样,遵循“元亨利贞”的规律,只是属性相反,属阴。

乾卦,阳,以进为进;

坤卦,阴,以退为进。

这个牝马,是个形象的比喻,代指阴性。

常见的解释如下:

〖卦辞原文〗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我认为以上的解释不恰当,断句断得不合适。所以,我找到最老的版本,对照下图:

我认为应该这样断句: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怎么理解呢?

因为在八卦方位中,坤的方位在西南,所以“坤”在西南,自己就是主。朋,是同道。而“东北”方,是“西南”的对立,相背相离,自然不同道,所以丧朋。

整句话的解释是:

坤,代表阴。遵循“元亨利贞”的阴性规则。阴,萌生于混沌、无序之中,所以君子一开始有反复,迷茫中探索,最后找到主位,即西南。归正位,和同道在一起,远离不同道的,所以安稳,固守,吉。

4、坤卦的爻辞。

初六,履霜坚冰至。

一阴生起,只有霜,但是越往后发展,随着阴的势增强,则会结成坚冰。

泛指阴属性的一切,循序渐进发展的过程。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在古代,讲天圆地方。

乾为天,坤为地,所以地直,方,大,刚好符合。

注意一点,六二是坤卦的“中正”。

前面讲了,“乾”卦的中正,是“九五”,坤卦刚好相反。

见下图:

“中”的位置,大家都记得。

而“正”,则有不同。

在乾卦,阳爻,落在奇,为正。

在坤卦,阴爻,落在偶,为正。

所以,坤卦的“中正”位,是六二。这也是坤卦的一卦之主。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坤与乾,是互动的。坤的六三,有内在,但是收住,没表露,可以为“乾”做事,但只在背后默默运转,有出力,有始有终,但不居功,看起来无成。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括囊,扎紧口袋,不外露。

同上,仍然是背后默默运转,出力做事,但不居功,不占荣誉。

六五,黄裳,元吉。

天地玄黄,玄指:乾,黄指:坤。

古代人穿衣服,上部分为衣,下部分为裳。

黄裳的意思,比喻为:上乾下坤,坤已经占领下面的一半,乾坤,阴阳,各占一半,势均力敌,没有谁占上风,所以,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玄,是天(乾)的颜色。

黄,是地(坤)的颜色。

六五时,阴阳的势力,势均力敌。到了上六,阴的力量更一步加强,和阳交战起来,这时候,龙战于野,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所以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和乾卦一样,有2层含义。

一是《周易》用六,不用八。六是变爻,八是不变爻。

二是如果筮卜出来的6条阴爻都是“六”,没有“八”,那么物极必反,通为“六”的坤卦就会转化为“七”的乾卦。

从阴转化为阳,从暗流到显形,所以利于贞。

坤卦的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以上就是坤卦的全解。

下面,我增加一些衍生出来的知识点,可能新手比较难理解,有一定基础的,可以看看。

因为坤卦,主西南。西南,就是坤在九宫八卦图中的位置。

下面,我们来了解九宫,源自洛书。

画九宫,有个口诀:“九宫者,即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我给大家示范画法:

戴九履一

二四为肩。

记住:古人书写习惯是从右到左,和我们现在的习惯相反。

然后是,左三右七。

六八为足,记住,还是从右到左。

最后是,五居中央。

这个九宫格,横,竖,对角,无论你怎么相加,结果都等于15。

《易乾凿度》曰:“易一阴一阳,合而为十五,之谓道。阳变七之九,阴变八之六,亦合于十五。则彖变之数若一,阳动而进,变七之九,象其气之息也;阳动而退,变八之六,象其气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数,以行九宫,四正四维,皆合于十五。”

这里面九宫的数字,从9,8,7,6回归5,再走4,3,2,1就是禹步,也叫七星步(北斗星,紫薇恒,太一)的路线:

太一下行八卦之宫,每四乃还于中宫。

以阳出,以阴入。

所行即从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序而为一周。一周之后还于中央,再行又从一始。

后来,这样的“行”法被道家称之为“禹步”,据说到一定时候行者本身就会“隐形”。

我用红线画出来的,就是八卦阵。

坤在西南,为死门。

乾在西北,为开门。

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依次对应。

道不可说,说不可尽。

《易经》只解读乾、坤这两卦,阴阳变化,衍生万物。

有网友批判我,说我解读错了。

我的回答:“《易经》的解读,从来就没有对和错的标准,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知阴阳,可彖万物变化规律;知一,则无所不知。

故为易。

PS:以上为易瑾还原创,喜欢可以点关注,每天一起读书哦!往期内容可以去主页翻阅。

解读人:易瑾还】

工作10年,我迷茫了,去过西藏流浪,最后在拉萨的一家书店,我豁然开朗:

只要你下定决心,就过你想要的生活,不管有钱还是没钱。你可以继续看你的书,保持你的想法,只用对自己说“我是自由人”,你就会过得挺好。

从此,我爱上读书,写字。到现在已经读过上千本书,我的精神世界发生巨变,从毛毛虫蜕变成蝴蝶。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所以,我决定做【世界正在奖励坚持读书的人】系列,把读过的好书,提炼精华分享给大家。

做一个坚持读书的人,一起加油!

相关文章

  • 道不可说,说不可尽,《易经》乾坤尽在一文中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总观 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什么时候写的,是谁写的,都无...

  • 道,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可尽说。

    中华文化本体观0020:中华传统文化具备的本体认识观,一直就是从本体出发到本体结果的全过程认识,始终不离自然本体法...

  • 不可说

    不,可说 不可,说 可不说 可说不

  • 道德思辩——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道德经》开篇写作:“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什么是道? 道究竟是可说还是不可说? 说出来的道究竟是不...

  • 李克富 | “知觉与错觉”的胡思乱想

    道家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佛家言:“不可说,不可说,一说都是错。” 我们假设“真实”是存在的,比...

  • 读书分享需要有严谨的态度

    把自己所想,用文字表达出来,已经丢失了很多重要的内容,所以老君说“道可道非常道”,佛陀也说“不可说不可说”。 每个...

  • 道不可说

    《道德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能说出来的道就不是道,或者说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道。这就好像你跟一个...

  • 走偏的灵修课:让你挥霍无度透支福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说,言语道断,顿悟不可说,一说即离开“中”,就去到了评判,而分析和评判就是造业...

  • 了了说‖ 我们都在流淌着

    感受到流淌的能量 灵魂不生不灭,只是在流淌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在流淌 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即是错...

  • 留白

    古人说:势不可使尽,福不可受尽,规矩不可行尽,好语不可说尽。 做人做事,凡事皆要有个度,不可太尽,凡是太尽,缘分势...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不可说,说不可尽,《易经》乾坤尽在一文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szr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