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
为了多赚钱,奉行“不睡主义”。
要么通宵搞文案做PPT,要么靠熬夜给自己回血。
结果呢,晚上不睡觉早上起不来,每天起床都要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
更惨的是,熬夜赶出来的方案漏洞百出,一天天精神萎靡到反应迟钝。
久而久之,别说抓住什么赚钱机会,就连最基本的工作都可能搞砸。
他们并非不努力,甚至比别人更能吃苦,但就是无法终结贫穷的宿命。
在《早起的奇迹》里,作者称这种习惯性赖床为“慢性缺钱症”。
因为贪睡,人在起床的一瞬间,就已经被生活逼得喘不过气。
各种琐事扑面而来,我们只能被动应对,完全没有赚钱的思路。
曾经,作者哈尔也和大家一样,喜欢熬大夜睡懒觉。
他一到晚上就兴奋,很多事都放在凌晨进行。
起初,他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的夜间活动效率出奇地高。
可仅仅几个月后,他就发现不对劲了——为什么自己的业绩越来越差,奖金越拿越少?
经过反思,他发现熬夜工作效率是高,但牺牲的,却是白天的大好时光。
因为睡懒觉,他错过了与重要客户面谈的机会;因为打不起精神,脑子像锈住一样没创意。
可即便意识到这点,他仍摆脱不了“越睡越穷,越穷越睡”的困境。
直到很多年后,当哈尔涉足心理学才明白:穷人之所以赖床,多半是种逃避心理。
因为不想面对自己的窘困,人们便采取鸵鸟策略,用熬夜、睡懒觉来麻痹自己。
毕竟,每天晚上那么努力,早上睡得昏天暗地,再不如意的日子也就一眨眼过去了。
这也就是弗洛伊德说的,我们使自己睡觉,是为了隔离外界的刺激。
生活满是难题,赖床就像一种致幻药物,用来暂缓人们内心的焦虑。
但这样,无异于饮鸩止渴,致使问题和麻烦越积越多,人也越活越穷。
很多时候,赚不到钱,真不是能力不够,可能仅仅是我们的作息出了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