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读的书

作者: 桃客菟丝 | 来源:发表于2017-06-27 15:13 被阅读0次

    夏至。

    由于出生在六月,所以最喜欢夏天。

    可今年以来,一直忙忙碌碌。

    以往不徐不疾的生活节奏一再被突如其来的事务打乱。

    于是,在这个六月,想要沉下心来读书。

    读的不多,但颇有收获。


    余华。苏童。

    决定把余华和苏童放在一起读,是因为他们都是南方人,生活在同样的年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总是一同出现,与美女明星热聊。

    网传余华苏童一起与章子怡、范冰冰都热聊过。

    关于他们,网络上有太多比较。

    有人说,

    苏童文笔更灵动,余华文笔更稳健。

    苏童是鬼魅妖艳的,余华是现实鲜活的。

    苏童强于幻想,余华长于现实。

    同时代的作家,读者总想排个先后,为自己钟情之人一争高下。

    也许,作家自己倒不屑于争这个。

    因为与之相比,显然与美女一起聊天更有趣呢。

    读了余华大名鼎鼎的小说《活着》。

    也看了一遍电影,改动挺大。

    小说中,福贵的所有亲人全部死去,独留一头老牛与他相依为命,他给老牛起名,也叫福贵。而电影的结局定格在一家三代一同吃饭的幸福里。

    多了一些感人的情愫,却少了更能叩击人心的精神力量。

    那种力量,

    是一种苦厄命运中普通人世的温情,

    一种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的悲凉,

    一种咬紧牙关好好活着的决心。

    相比余华的人道主义情怀,苏童则更犀利。

    读了《妻妾成群》《河岸》和他的短篇小说集。

    《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所以名气更大些。

    苏童小说的叙述,不会让人体会到紧绷之感,种种人性中的丑陋被他一丝丝刻画出来。

    复仇,狡猾,背叛,咒骂,欲望,毁灭,无望。

    更喜欢短篇《水鬼》。

    开篇便如江南的小雨阴沉着,弥漫着。

    随着阴郁之感慢慢浸入骨髓,

    你会一直觉得,

    危险就要来了吧,

    危险下面肯定要来了吧,

    念着念着,

    故事竟然到了结尾,

    才明白,

    危险已经发生了吧。

    倏忽间不寒而栗。

    有意思的是,苏童说,

    短篇小说就像针对成年人的夜间故事,深夜挑灯,临睡前可借助一次轻松阅读,摸摸这世界,让一天生活始于平庸终于辉煌。

    余华和苏童。

    带我摸了摸这个世界,让我觉得我的生活虽不辉煌,也能甘于这样的平庸。


    向往的生活

    ——梭罗的清澈《瓦尔登湖》

    我每天睡的很少。充电4至5小时,欢腾一整天。

    能有效利用的时间多了,可又担心是在提前透支生命。

    我也很怕死的。

    但也有每天都睡不够的人,竟被一本书影响了睡眠。

    “昨晚看了一本书。不能入眠。梭罗的《瓦尔登湖》。”

    “向往那样的生活?”

    “老了再过。”

    于是,我也重新翻出《瓦尔登湖》,体味梭罗“简单而馥郁,孤独而芬芳”的生活。

    那湖水,荡呀荡呀,除去了心中少年老成的一道道皱纹。

    一百六十多年前,他在老家康科德城的瓦尔登湖边建起一座木屋,自耕自食,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

    这本书是孤独而安静的。正如他的生平,简单而安稳。

    他认为没有比孤独这个伴儿更好的伴儿了。

    “我有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我有一个完全属于我自己的小世界……我仿佛是人类中的第一个人或者最后一个人……”

    瓦尔登湖畔,僻静幽雅,让作者有一个朴素淡泊的心地。

    也让我们为之神往。

    它是充满智慧的。

    分析生活,字字闪光,见解独特,耐人寻味。

    也是充满勇气的。

    抛却尘世责任,让自己与寂寞地大自然一起静静地丰盈着。

    弥漫着实践的精神,喊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这些事情,俗气的你我没有勇气做到,只能白白地叹息着,等我们老了……

    在白天的繁忙中,心不静,这本书我会读不下去。

    然而当世界留下黑夜与我共处,再读此书,看到的便是白天辨不出的好味道。

    夏日繁盛。

    在这样的季节阅读瓦尔登湖水的清澈见底,吟咏之下,向往之至。


    我与《包法利夫人》

    一直读书很随心,办公室也总要放上一本,趁着空闲或者开会读上几页。

    所以这种情形下,读大部头的书是不可能的,那天上班之前,就从书架上取下了《包法利夫人》。

    这本是陕西出版社的老版本,张放译,出版于1998年。

    《包法利夫人》的译本很多,本来想再买一个李健吾译本,纠结了几日,读了几页张译,觉得也不错,对阅读无损,便作罢了。

    但是二十天了,也只得了空闲读了一小半。

    所以今天先不讲感受,说说我与这本书的小故事。

    初中,与班长D唯晴坐同桌。

    我一直觉得她的名字是我现今所知的最好听的一个。

    有次,学校组织我们捐书,她从家里拿了几本,其中就有这本《包法利夫人》,被我抢下,用我的一本代替捐了上去。

    至于我捐了什么书,早已不记得了,料想,我这么“吝啬”的人,大概也要捐出去没什么价值的“烂书”吧。

    随后,书架上的书多了起来,这本书置于其中,虽显得发黄,却一直没丢掉,但可惜的是,也没打开过。

    时间便走到了今天。

    又想到一个捐书的故事。

    大学伊始,加入了学院的一个社团。组织活动,让拿出自己的书放在社团供大家借阅。

    我心中认定,毕业或者退出社团后,自己的书是可以拿回的,便慷慨了一次,贡献了几本杂志,还有一本,便是令我至今耿耿于怀的《哈利贝恩历险记》。

    我再也没见过它们。

    尤其是后来读了一些马克吐温之后,更是可惜。

    讲到这里,我觉得我可能是一个“书抠”。

    虽视金钱不如粪土,但绝不如书。

    �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月读的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je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