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河 文/图
据《漳州府志》记载,宋末丞相陆秀夫、陈宜中扶帝昺泊龙舟于大帽山。大帽山人文景观丰富、风光旖旎,现发掘有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和“蛙人”岩画,是东山岛史前文化的发祥地,是集旅游观光、运动休闲为一体,可以让你身心慢下来的地方,它极具海岛胜地和天然氧吧,吸引着岛内外众多户外活动者和游客前来“打卡”。

趁着初夏的微风,穿行于东山岛大帽山重峦叠嶂、浃谷丛林之中,追逐光与影的情趣,赏读天空海阔、山高水长,大自然点染下一幅幅奇观异景美妙的画卷。 峰回路转,翻越到大帽山"二尖"(也称二峰,相对主峰而言)腹地,向顶峰的东北山腰张望过去,只见一位"长衫僧人"双腿打叠坐功于山石峭壁之上,灌丛杂草参差错落点缀其间,他身体略显前倾,面朝向峰巅。

“是山是水是我身,随意捧来天风骨”,大自然以它那鬼斧神工的“笔情墨趣”,由点及线、面,从简单概括到局部重点着墨,运用独特的半侧面审美取向天生巧妙的透视和夸张、变形工写并施的表现手法,淋漓尽致地将人物的形态和环境的衬托,勾勒出一幅给人既具象,又抽象之大美的国画人物一一坐禅图。综观图中人物他体态雄健头部微微下垂,双目闭合做凝思状,更显神涤意闲。头颅部线条圆润浑朴、气韵流畅,一笔挥就。其右耳朵宽大且竖直,似乎用"工笔”把耳朵的轮廓刻画的细致入微。头部一虚一实,兼工带写,颇显得立体感很强烈。"长衫僧人”双手交叠,放摆于下腹方,手臂外肘、肩膀呈一平行线向外开张。长衫袈衣让人觉得伴随山风的吹动衣裾呈波纹状,起伏而舞,神采飞扬,仙气十足。

* 2019.5.7发表于《漳州广播电视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