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帖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作者: 孤山踏歌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10:54 被阅读68次

少年临帖做不到“像”,成年人临帖做不到“不像”,这是最痛苦的事。

远的不说,就拿沙孟海先生的学书经历而言,也是曲折跌宕,令人感叹。

沙先生学书六十年,说自己“功夫不到,直到老年,写不出什么名堂来”,当然是自谦而已。

但同样是少年学艺,沙先生也经历了曲折和痛苦。14岁父亲去世那年,先生得到父亲传下来的影印本《集王羲之圣教序》,传世的经典行楷作品,非常喜欢,时常临写。估计与很多人的苦恼一样,不得要领,临不到“像”。他说:

只因我笔力软弱,学了五六年,一无进展,未免心灰意懒。
王羲之《圣教序》

字都临不像,真的非常抓狂,有剁了自己手的冲动。

后来,沙先生依靠自己的学习能力,做到了学习书法上的“华丽转身”,这会临得“像”了:

见商务印书馆影印梁启超临《王圣教》、《枯树赋》,结体逼似原帖,但使用方笔,锋棱崭然,大为惊奇。从此参用其法写王字,面目为之一变。
梁启超临《王圣教》 梁启超临《枯树赋》

但是,成年以后,特别是临书做不到“不像”也同样痛苦。临得“像”了,很不容易;但光临得像,即使像复印机那样,又哪够呢?

于是沙先生又说:

临摹碑帖贵在似,尤其贵在不似。

临得“不像”是另外一种境界,不是某些人写“江湖体”,自认为的“独创”,那是“自嗨”而已,并不在沙先生“贵在不似”之列。

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王铎,一个是吴昌硕。

传世王铎墨迹多是临写古帖,取与石本对照,并不全似,甚至纯属自运,不守原帖规范,这便是此老成功所在。
昌硕先生临《石鼓文》自跋说: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世人或讥评吴昌硕写《石鼓》不像《石鼓》,那便是“门外之谈”。
沙孟海临苏轼《中山松醪赋》

可见,临得“不像”,需要长时间的“刻意练习”。临书当不是一遍又一遍地“抄书”,而是要借鉴方家的用笔之法,又有自己的理解,方能临出“不像”的情状,写出自己的情性。

我们还要学习沙老“穷源竟流”之法,搞清碑帖的来龙去脉,有方向有目的临摹碑帖,方能消除“痛苦”,自出机杼,有所成就。

相关文章

  • 临帖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少年临帖做不到“像”,成年人临帖做不到“不像”,这是最痛苦的事。 远的不说,就拿沙孟海先生的学书经历而言,也是曲折...

  • 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最痛苦的事,是不是明明伤心却非得装出很开心的样子? 最痛苦的事,是不是明明装不出来开心,却来个“导演”让你在公众上...

  • 家庭笑话四则

    一.最痛苦的事 晚饭时,我对女儿说:你知道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是什么吗? 女儿:嘁,老掉牙的梗,人活着,...

  • 最痛苦的事

    低头抠手机 公交飞驰而去 三十分钟过去 我等的 我要的 再无一例

  • 最痛苦的事

    • 现在懒得连空间和朋友圈都不想看了。也没法看,不是广告,就是小广告。很久之前我也愿意总发些说说,鸡汤啊、感悟呀、...

  • 最痛苦的事

    吃货等外卖

  • 最痛苦的事

    最痛苦的是就是没有网络

  • 最痛苦的事

    请问,你的人生有没有遗憾?其实每个人都想给自己设限,但是在现实面前,有时候不得不低头,失去了人生仅有的一点自信。 ...

  • 最痛苦的事

    最痛苦的莫过于想不起一本书的名字,莫名想起却又无从说起。

  • 最痛苦的事

    张三:花花,花花,花花…… 王翠花眼不离手机:咋了,咋了,死老张,花花,花花跟唤猫似的。瞎叫啥?有话快说,有P快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临帖最痛苦的事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tvn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