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1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1

作者: 筱若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16 00:19 被阅读0次

【前言】一年级的课就要进入尾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看图求“一共有多少?”这种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有过一些接触,但是在学生的头脑中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建构,他们只是知道要使用加法解决这种问题,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加法。今天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学生知其所以然。就是说我们要让学生建构解决这种问题的模型,学习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拥有解决这种问题的能力。

【准备】课本上解决问题分为两个例题,我原本想放在一节课上解决,大体思路为讲两道例题对应四道相应的练习以及提升练习,进程会很快,当时备课时也是很兴奋,我还想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出示几张生活照片,让学生看图解决问题,这样可能更能帮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我这样构思之后,觉得这节课这样上一定很好玩,学生也会很快就能掌握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

上课前一天,我和何老师又对这堂课进行了教研,何老师看了我的课堂设计之后,给我提出了几点意见。第一课堂核心把握的不是很准,第二这堂课要用集合的方式建构数学上整体与部分的模型,让学生通过集合图形理解几个部分合起来就是整体。第三关于挑战题应该和本节课的核心目标紧密相连,在例题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和变式。经过与何老师的讨论与教研,何老师让我看到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对这节课我也有了新的构思与想法。

图示模型

部分量+部分量=总量

【课程内容】

开火车+抢答口算练习

一部分让学生开火车顺次完成,尽量在3秒内完成,一部分1,2,3举手抢答。学生基本上都可以在3秒内回答出来,速度越来越快,可见20以内的加法他们掌握的还是非常牢固。在这样的回答中大家意犹未尽,我们约定下次上课继续玩。

接下来我们进入例题环节。我先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告诉孩子:“根据图片提出的问题在课堂单上列出算式,并思考自己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课堂例题

很快学生就全身心投入到解决问题中,开始列算式计算了。我巡视批改,发现有很多同学列的两个算式只是交换了两个加数,并没有列出第二种方法,我只给了一个对号,让他们思考其他的方法。当然也有同学一下子就列出了两种方法。

然后我让学生分享,“你列的算式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列?”

生:“8+7=15,我想把上面的人写在前面,把下面的人写在后面。”(因为图的缘故,学生在视角上有偏差,学生将前后看作上下。)

师:“那你是从他们的站位上看的,是吧?从站位上看,我们把上面的人可以叫做后排,下面的人可以叫做前排。也就是把前排和后排加起来就是一共的人数了,是不是?”我边说边把前排和后排分别圈起来,然后再把整体圈起来,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两个部分合起来就是一个整体。

师:“还有其他不同的方法嘛?”

生:“我是按男生和女生分的。”

师:“那你是如何列算式的?”

生:“9+6=15。”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分别把男生和女生圈起来,再把整体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加深学生对于部分量+部分量=总量 的理解,帮助学生建构这一模型。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我们遇到求“一共有多少?”这种问题,先看整体有几部分,再把各部分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了。

总结方法构建模型

关于这道题,我们可以先从站位上看,把整体看成前排和后排,再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我们还可以从性别来看,把整体看成是男生和女生,再把两部分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经过大家的讨论,我们对这道题作出了总结。最后用集合图的方式表示出总量等于各部分量之和,让学生直观感知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练习1

我们总结完第一个例题之后,学生对这一问题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理解,接下来我给学生出示了相应的练习让他们快速列算式,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学生很快就完成了。

我开始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想法。

生:“8+6=14,白色是8个,黑色是6个。”

师:“他是分了白天鹅和黑天鹅,白天鹅是8个,黑天鹅是6个,这种方法对不对?。”

生:“对。”

生:“还有一种。”

师:“请涵涵来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想法。”

生:“7+7=14”

师:“你是怎么看的啊?”

生:“两边的天鹅合在一起。”

师:“他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把左边的看成一部分,右边的看成另外一部分,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数量。”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4=6”

师:“2+4?你是怎么看的?”

生:“黑色的。”

师:“你的意思是只看两边黑色的,是吗?”

立刻有同学发现了问题。

生:“题目上说的是一共啊,一共也要算白色啊!”

师:“一辰非常棒,一下子就看出了这种方法的问题所在。这道题目的问题是什么?”

生:“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问题是一共有多少只天鹅,所以在做题的时候要认真看问题的是什么。”

生:“还有一种方法,1+13=14。”

生:“这样是不对的!”

生:“我说的是有一只远一些。”

师:“你的意思是说一只离的远些?远处的天鹅和近处的天鹅合起来就是一共的天鹅数量。这种方法可以吗?”

生:“可以,可以!”

师:“刚才旭宸的想法我都没有想到,真是厉害!”

师:“来,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的想法。先从位置上看,把一边看成一部分,把另一边看成一部分,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再从颜色上来看,把白天鹅看成一部分,把黑天鹅看成一部分,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

练习2

师:“现在我们来看练习2,请在你的练习单上列算式,并想一想你为什么这么列算式?这道题你还能怎样解答?”

学生都很积极的分享自己的想法。

生:“8+6=14,男生和女生。”

生:“9+5=14,戴帽子和不戴帽子的。”

生:“13+1=14,在舞台上的和帘子后的。”

学生很快找到了所有方法,并一起总结了这道题。从性别上来看,把男生看成一部分,把女生看成一部分,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从装扮上来看,把戴帽子的看成一部分,把不戴帽子的看成一部分,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从位置上来看,把帘子后的看成一部分,舞台前面的看成一部分,合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

到这里,经过我们几道题目的练习和总结,学生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已经掌握的很好。我又找了一种发散思维的题目,看他们能找到多少种方法进行计算。

提升练习

师:“现在我们来看最后一道题,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看看你能列出多少种算式?等会请同学分享。”

接着大家开始积极的在练习单上列算式。我巡视了一圈,发现每个同学都找到了好几种方法,他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和大家分享了。

生:“2+12=14,两个人拿着话筒,其他的人没有使用话筒。”一个同学很自信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师:“这样算可以吗?”

生:“可以。”

生:“9+5=14,台上的有9个,台下的有5个。”

生:“5+9=14,拿乐器的和不拿乐器的。”

生:“6+8=14,女生和男生。”

生:“6+8=14,前排的和后排的。”

生:“12+2=14,站着的12人,坐着的有2人。”

生:“4+10=14,把台阶上的9个人再加上一个凑成10个人。”

很快有学生附和:“老师,这是凑十法。”

生:“满十进一。”

师:“这样行不行?凑十法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列算式的时候能不能这样用?”

生:“不能,我们不能移动图片上的人。”

这节课就在学生不断地自我探索和分享碰撞中结束了。

【后记】

课后教研时,何老师提到解决问题的核心就是建构一种模型,如果学生有模型意识,当他们解决一类问题时,各种题目仅仅是模型的一种变式,他看到的将不仅仅是一道题,而是看穿题目,看到本质模型,就不会不理解题意直接套用,而是对解决问题有一个整体的架构。

在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学生的这一思维过程,看到了他们是如何一步步建构起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我想这就是课前教研的价值所在吧!

这堂课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解决问题中构建一种模型的重要性,老师事先设计好自己的课堂,找到这节课的核心问题,然后通过例题、练习、变式、挑战一步步向前推进,最后让学生能够自己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就这样在反复建构中学生头脑中形成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模型。我想,好的课堂都是老师预设出来的,预设的越精细,学生的收获也就越大。我知道,在这个方面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相信在今后的岁月中,在我们数学组不断地教研探索中,我能够带给学生更多这样的课堂。

相关文章

  • 我的一节公开课

    一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说课 ---------《数学教学中的承前启后》 ...

  •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1

    【前言】一年级的课就要进入尾声,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看图求“一共有多少?”这种问题在前面的学习中有过一些接触,但...

  • 【课堂艺术6】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的孩子们,你能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吗? 快快把数学课本打开到第79页,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 这样的解决问题...

  • 04-08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数学能力或者说数学素养,最终是落在学生解决问题上。换言之,数学最终培养的是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连减

    连减,这是对一年级数学降低难度,推迟至二年级上册数学学习一大内容。 连减的算理,就是与解决问题息息相关。不管是教师...

  • 自信的孩子最美

    都说一年级学生数学好学,无非就是1+1=2,可就有些孩子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表现“淡漠”,数学课不是玩就是一...

  • 亲其师而信道

    —————不忘初心一年级终结篇 数学是美的,数学之...

  • 2020-11-07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王建青 一、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学(只有一个教学...

  • 快乐课堂攻略(四)调侃数学

    数学是严谨的,严谨的数学让人生畏,严谨的数学一年级的孩子不懂,那我怎样让严谨的数学不那么难懂,让一年级的孩子能更快...

  • 数学解决问题。

    我口袋里有20元。拿去买转笔刀花了5元,橡皮擦花了3元,还剩多少元? 20-3-5= 12(元) 答:剩下12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io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