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授“人格心理学”的课堂上,老师对近百人的学习者进行了一项关于孩子家庭培育的随机调查:你经常性的家庭培育是“非言语性”还是“言语性”?调查结果虽说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意料之中,却还是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整个近百人的课堂上,只有27个同学选择了“非言语性”家庭培育,超三分之二的同学在对孩子的日常家庭培育中,都更多地选择了讲道理等说服性的“言语性”家庭培育。
正当大家都在为选择“非言语性”家庭培育——近三分之一的同学鼓掌叫好和羡慕之时,老师的继续抽查让我们大家顿时安静了下来。因为老师随机抽点了三位选择“非言语性”家庭培育的同学,想听听他们在实际家庭培育中的一些做法时,三位女性同学都表示还是未婚,也就是还没有实际操作过。
虽然我也选择了“非言语性”家庭培育,这并不代表我就在平常的家庭培育中真正地做到了。说实话,很多时候,我都没有做到,并且自己觉得都做的很差。特别是在辅导孩子写作业的时候,我感觉我的话是特别的多,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说教。之所以选择,那是我从心底里认同“非言语性”家庭培育这种方式。也正是因为自己很多时候没有做好,才时刻地需要这种选择来提醒自己,朝着自己认可的方向去走。不管我走的好与不好,不管做到与没有做到,也不管做好与没有做好,我需要这种选择性的提醒来保持方向没有错误。
“非言语性”家庭培育,顾名思义就是家长在孩子的家庭培育中,应尽量用一些实际做法来引导孩子,尽量的用一些实际行为来教育孩子,尽量的用一些榜样的作用来感悟孩子。应该少一些纯粹言语性的说教,少一些道理性的讲解。简而言之,“非言语性”家庭培育就是要求我们要少说多做。
然而,现实的家庭培育中,我们还是以“言语性”的说教占了主导。这其实完全可以理解,也可以想象得到,毕竟说比做要容易得多。
2016年3月05日晚于深圳宝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