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深,一口闷

作者: 御风者 | 来源:发表于2018-02-17 22:20 被阅读39次

    1

    今年照例回婆家过年。

    婆婆有两个儿子,老公是老大。小叔子也四十多岁了,头顶微秃,挺胸腆肚,典型的油腻中年男一枚。大年三十婆家的习惯是,我妯娌俩摘洗切炖蒸煎炒,他们弟兄贴对联挂灯笼收拾卫生。待远远近近的鞭炮声爆豆般响成一片的时候,院子里外已经张灯结彩,四盘八碗大盏小碟也上了桌,小叔子自觉拿上竹竿去大门口放爆仗。

    吃饭之前男人们先喝酒。等我上桌的时候,小叔子正兴致勃勃地咂摸着嘴,评论杯中之物的滋味。近十年间公公因心绞痛多次住院,已经完全戒酒了,其实喝酒的只有他们兄弟两人,我们老幼妇孺则纯奶代酒以吃为主。

    今年是儿子出国的第六个年头,我默默地吃菜,想起儿子漂洋过海的孤独和艰辛,鼻头一酸,内心深处有两行泪水流下来。

    婆婆在唠叨左邻右舍家长里短,我和弟媳有一搭无一搭交流下厨心得,耳背的公公自顾自地吃喝,他那个寂静的世界我们还不懂,侄女再有百十天就要高考了,在她眼里满桌的饭菜估计也抵不过手里写满化学符号的那摞纸片。

    不知不觉间,一瓶高度白酒已经见底,坐在我右手边的小叔子的脸早已红成了关公。见我拿眼瞥他,他大着舌头辩解:

    “姐,你放——放心,今天就——就这些,不——不多喝……”

    “还没多,你胡扯扯,你看你舌头都捋不直了!”

    弟媳抢白他。

    我感觉哪里不对,一回头,见小叔子摇晃着进了西里间,我大叫:

    “唉!唉!唉!……囡囡,快去,拉住你爸爸,……”

    我知道这个时候找弟媳不好使,推着侄女赶紧去阻止,不让他再开啤酒了。

    小叔子空手而归,怏怏地举起杯:

    “姐,我——我敬你一个。我知道你不愿意让俺哥喝酒,你放——放心,俺弟兄俩在自己家里,喝不多……”

    我端起杯子一饮而尽:

    “到此为止,一瓶正好,再喝就多了……”

    小叔子两眼发直,不肯喝下举在手里的白酒:

    “姐,俺老么不愿意你了……俺兄弟俩一年就喝这么一回,你还管着……”

    这回他的舌头利索了,听了这话我心里有些纳闷:

    “咋叫你兄弟一年就喝一回?阳历年你俩不是都醉了吗?二十天前他爷爷过生日你哥摇晃着回家的?每次都是你猛劝,敢情今天你不碍事啊!看不见你哥的脸成了猪肝!”

    “俺是说,一年了,俺兄弟们第一次喝过年酒……你不让,俺就是不愿意!……”

    车轱辘话颠过来倒过去地说,小叔子跟娘几个斗嘴,老公和公婆面带微笑,一言不发。

    眼看着侄女紧跟着她爸爸进了里屋,又一路拉扯争执着回到座位上,这时小叔子一只手上多了两瓶啤酒:

    “妮妮,这些酒爸爸不喝,放到这里爸爸看着……”

    我和弟媳面面相觑,睁眼说瞎话,理穷辞屈的老子这么哄骗自家的大姑娘,也是没谁了!

    2

    “哥,第一杯啤的,我敬你,兄弟先干了!”

    看着两只先后见底的高脚杯,我瞬间石化。

    春节前,一条“饮酒过量致死,一桌9人共赔偿61万”的新闻在今日热点的头条连挂三天,这个悲剧发生在浙江金华。2月7日,曾某与客户朋友聚餐喝了白酒,之后众人去KTV,曾某在宾馆大厅睡觉。次日凌晨,曾某被发现时已停止了呼吸。同桌9人因未尽到及时劝阻和照顾义务,被判共同赔偿61万元,其中东道主承担较大责任。

    2017年2月,威海的陆某某下夜班后,和3名同事约在宿舍一起喝酒放松。酒过三巡,喝出“感觉”的陆某某和同事小刘打赌,双方约定,只要陆某某一口气喝完一瓶白酒,小刘就输给他300块。随后,陆某某拿起一瓶55度的白酒一饮而尽,随之倒地不起,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2017年6月19日,刚结束四级考试的广东某985大学大一学生王耀栋,与同学们一起来到小酒吧,在3分钟内喝下6杯鸡尾酒,倒在了同学们的“加油”声中,再也没有醒来。

    2017年12月31日晚,黄山市歙县26岁的张某在发小的婚礼上饮酒过量,于当晚22时10分抢救无效死亡。

    2018年1月23日,广东梅州市的伴娘小钟在婚宴上饮酒过量死亡,年仅17岁。

    类似的惨剧,频频见诸网络,在我们身边也时有发生。这些鲜活的生命,在酒精的催化作用下,在推杯换盏间快进到终点。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平均每10秒就有一人饮酒致死。我国每年有114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占人口总死亡率的1.3%;因酒致残273万人,占人口总致残率的3.0%。

    我婆家一个近亲,四十岁查出酒精中毒性心扩病,治疗过程中心房附壁血栓脱落,阻塞一侧大脑前和大脑中动脉,导致对侧肢体完全瘫痪,治疗康复十余年,至今勉强能够生活自理。

    我们医院附近某局一职工,三十六岁时被提拔为财务科长,任命的当晚,喊几位好友喝酒庆祝。散场时自酒店楼梯跌落摔伤头部,虽然抢救及时,但严重醉酒状态下人体凝血机制降低,治疗效果并不满意,术后处于植物生存状态。不久老婆携幼子离家出走,全靠年迈的父母一把屎一把尿地伺候了近十年。试问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世间有几人能扛得住?

    我邻近小区的一位邻居,患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出院后并未留下严重后遗症,得以重返工作岗位上。两年后再次酒后发病,一侧肢体偏瘫,另一侧肌力严重下降,智力降低如两三岁的婴幼儿。先后请过N个保姆,都在他的百般刁难下辞了工。老婆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不得已长年请假做家庭主妇。

    当昔日儒雅倜傥的职场精英为了一颗糖吵闹不休,看看他变形的面部横流着的口水,看看他萎缩的下肢腿长脚长地蜷在轮椅上,再看看温言相劝的女人托在背后灰白的发辫,邻里百居和过往行人无不为之哀叹唏嘘。

    3

    酒,实在是个神奇的东东。

    循着它的清冽和芬芳,多少人趋之若鹜、前赴后继。一个循规蹈矩的好人,几杯下肚,立马变得张牙舞爪、豪气冲天、丑态毕现,一如恶鬼上身的疯婆。一觉醒来,还原到四平八稳的真身,刚刚鸡飞狗跳墙的闹剧与我何干?

    曾经,饮酒是件非常美好非常诗意的事情。诸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或温情、或洒脱、或悲壮,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随着优美的诗句流传千年,安抚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有趣的灵魂。

    现在的酒桌文化,被看成是无效的聚会,被比喻为蛮横的虐待,甘醴、琼浆等美好的称谓不再为人所识,黄汤、猫尿倒成了妇孺皆知的酒品代名词。当今以酒会友的与古代的对酒当歌已经天差地别了!

    导致酒场乱象的问题出在劝酒和酗酒两类人身上,下面先扒一扒劝酒者的心态。

    劝酒演变成一种强迫性行为,在官场、商场尤甚。为了混迹这些场合,有些人练就了虚伪、狡诈的应对手段,做出很多极为庸俗甚至阴险的事情,有些人则宁愿挑战身体极限,获得对方的肯定与认可。

    劝酒也凸显了部分社会陋习和人们的价值观的偏差。敬酒是对他人的尊重,不接受就是瞧不起人,不回敬更是被上升到人品角度来考量。很多人即便是不能喝,碍于所谓的面子,也被逼硬着头皮上。

    酒场上看客心理作怪。当桌上有人喝高,如果有人出面阻止很快就能控制事情发展。毕竟仗义执言的人是少数,这时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便出来搅局了,大家一哄而上,你劝我也劝,甚至事后暗中以朋友失态为乐事。

    在畸形的酒桌文化熏陶下,酗酒的人一般有以下几类。

    打肿脸充胖子型。在“酒量大是能力,酒量差是怂包”的观念驱使下,“要面子”的人把“饮酒要适度”的道理统统抛进爪哇国,在酒桌上不惜代价地找面子、争话语权。我一直认为我老公就属于这一类奇葩。

    无力拒绝认怂型。知道自己不胜酒力,打定了不喝或少喝的主意欣然赴宴。酒场开局,有人说不喝不要紧,可以倒上点儿看着,于是倒了半杯;主陪带酒,大度地说,酒量小不怕,抿一下也算,于是抿了一口,辣得打了一个冷冷颤儿;又有人说,第一口呛,再喝就差了,少来点儿体验体验,推脱中被盯得不好意思,闭眼仰头一小口咽下去,脸上腾一下钻出火来,劝酒者眉开眼笑连竖大拇指,“还差那么一丢丢”,无奈之下,心一横眼一闭,把两丢丢猫尿咽了下去……一来二去的,头晕眼花腿发软,心尖跳到嗓子眼儿里,恨不能出溜到桌子底下才痛快。

    我,就是这种窝囊废。

    侥幸心理作怪型。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可人的复杂性在于,多数人会对眼前的危险视而不见。以前,面对病房里一个个昏迷不醒的病人,我总是很笃定地认为,如果知道有今天的祸事,她断不会一脚油门去闯最后一秒绿灯,他也不会逞强好胜地饮尽最后一滴酒,他更不敢无证驾驶,载上家人铤而走险。同理,明知道喝酒伤身,举杯痛饮的宝宝也坚持认为自己是幸运的那一个。

    酒精依赖型。这种人已经病入膏肓到了离开酒就难活人的地步了,你懂得。

    事实证明,喜欢劝酒的人一般交不到真朋友;醉心酗酒的人往往没有大作为。

    4

    现在再回到我婆家年三十的阵地上来。

    饭菜凉了,娘儿几个吃饱喝足撤下来,只有他们兄弟俩还在边聊边干。

    我想说,“酒逢知己千杯少”是个伪命题;我想说,把自己灌醉不如安然去睡;我还想说,为你的生老病死买单的首先是你自己,其次是你的至亲;我还想说,……

    终究,我什么也没有说,在大堆道理冲口而出的前一秒,我默默地滚一边儿去包饺子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情深,一口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jv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