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暮潇潇诗文想法
读哲学,尼采,超人是大地的意义(35)

读哲学,尼采,超人是大地的意义(35)

作者: 小河边的依依杨柳 | 来源:发表于2022-08-09 12:07 被阅读0次

    尼采(1844~1900)出生于德国新教的牧师家庭,父亲早逝,弟弟夭折,因而从小就深感孤独与忧郁,喜欢沉思。

    尼采念中学时,希腊文极佳,但数学不及格。大学时代,先读神学,但后来丧失信仰,改念为语言学。

    他的成绩优异,得到老师的大力推荐,在25岁尚未获得博士学位时,就应聘在瑞士巴塞尔大学担任语言学教授,35岁因病辞职,45岁精神失常,56岁去世。

    尼采的代表作有《悲剧的诞生,源于音乐的灵魂》、《人性的,太人性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道德的系谱》、《权利意志》等。

    尼采要“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使道德与信仰脱钩,因为他见过太多教徒的行为与信仰背道而驰,他为此呼喊:“上帝死了!”

    上帝被言行不一致的教徒所杀,人的道德必须另寻基础。不仅如此,尼采由于出身牧师家庭,深知上帝对人性的压抑。

    他认为,上帝是对现实存在的自然界、生命与求生意志的否定,信仰是软弱、胆怯、颓废的标志。他宣告上帝的死亡,目的是要验证自己的能力“没有神而活下去”。

    叔本华提出“求生存的意志”,肯定世界的本体就是意志,万物无不以此为驱动力。

    尼采却说,每一个生物都在努力扩张自己的活动与影响范围,生命总是要卸出其力量,即使弱者臣服于强者,也是希望能成为一个弱者的主人。

    最大的挑战是征服自己,无法服从自我的人,将会被人领导。做自己的主人,不向别人寻求自己行动的理由,由此产生了自由精神。

    人类的知识是一个诠释的过程,表现了意志想要支配的愿望。科学是为了统治自然界,而把自然界改变为概念的活动。

    知识的目的不是要知道,而是要支配。知识是力量的工具,没有绝对真理可言。真理皆为虚构,诠释皆为某个展望的观察点,由此加给万物特定的外观。

    尼采也批判达尔文的“优胜劣汰”之说,他认为在事实上,低劣平庸者为多数,会反过来淘汰优秀者。

    尼采最广为人知的大概就是他的“超人”哲学。超人一词出现于希腊作家,以及歌德的《浮士德》中。

    人类是某种必须加以征服之物,所谓征服自我,是要主宰自我的欲望,有创造力是人的力量。

    超人最伟大的创作就是他自己,由于“上帝死了”,这个空虚感只有以“我成为超人”来填补。

    人类是悬挂在深渊之上的绳索,是介于动物与超人之间的一根绳索。

    尼采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人的精神有三变:

    1.变为骆驼,就是听别人对你说:你应该如何!

    2.变为狮子,就是你对自己说:“我要如何!”

    3.变为婴儿,就是肯定,“我是!”  这是现在式的用法,生命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全新的开始,犹如新生而充满希望的婴儿,我们的成长历程不是也应该如此吗?

    尼采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针对知识论,他提出观点,认为一切知识皆由观点决定,而观点有三类: 生物学的、本能的、社会及历史的。

    二、针对形而上学,他的立场是“反基础主义,反普遍主义,反本质主义”,即主张多元主义。

    三、针对伦理学,他倡导主人道德,批判以宗教为基础的奴隶道德。

    总之,他要揭穿虚无的文明表象,觉悟上帝死了而重估一切价值,面对求力量的意志,接受挑战走向超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哲学,尼采,超人是大地的意义(3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kn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