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不到三小时的时光,
感受两代人三年间的纸短情长,
人生哪有恒长的厮守,
感恩这短暂的陪伴。

著名文章《目送》出自龙应台之笔,也是从那时候起,我慢慢学会,原来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今生你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路的那一端,而且他用坚定的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孤独——人生就像是一条从宽阔平坦的草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坦的草原上,方可成群结队,嬉闹地往前走,越往前,进入不可预测的森林,前方或是沼泽泥泞,或是荆棘遍地,各人需各自走好各自的路,慢慢地,孤独成了人生最终的常态。
决定——谈及人生,仿佛就是一个问题接着另一个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做出选择,选择就如同象棋里的“卒”,卒子一过河,或动或静都没有没有回头路,棋总有下完的一刻,人生所做的决定,其实都是不回头的“卒”。
爱——生命因为陪伴变得格外珍贵。所谓父母,就是“那不断对着背影既欣喜又悲伤,想追回拥抱又不敢声张的人”吖,然而,在这浓浓的爱里面,我们常常忽略一个问题——沟通。我知道他爱我,但是,爱≠喜欢,爱≠认识,与父母相处数十载,扪心自问,我认识眼前的父母吗???
想来想去,实在惭愧!
“爱成了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因为有爱,所以正常的沟通仿佛可以不必了”
“平庸”——什么是平庸
在我看来,平庸是想不明白喜欢做什么,想明白却没有做,不能做,不敢做,无法过上自己想过的人生。老是遵循别人定制的标准生活,实在糟透了。最应该在意的是你对自己人生的看法,究竟什么样的工作能给你快乐?
龙应台的一句回答,我很认可,“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就,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革命——有没有必要,该不该去革命。
龙应台与儿子的家书中提到的一个话题,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当权威摆在你面前,与你产生冲突时,是奋起反抗?还是默不作声?挑战权威,你的权益可能因此受到威胁,服从妥协,你的信仰在摇动不定。
这一抗争,究竟值不值得?这一妥协,你安不安心?反观自己,这是原则问题,没有触及原则/底线,适度的妥协何尝不是成全了两全其美的结局?
两个时代——得与失
道德经有句经典语录是这么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想从你这里拿走什么,必定先给你什么。这句话同样适合解释两个时代差异。
龙应台认为,那“愚昧无知”的渔村没有给她知识,但是给了她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虽然时代虚假,在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之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而我们这一代,简直就是大海里鲜艳多姿热带鱼呀,我们生长在资源丰富的环境下,学会了很多知识,可我们失去的呢?
文化——因为,逗留
“逗留”之意,“逗,才有思想的刺激、灵感的挑逗、能量的爆发;留,才有沉淀,累积,酝酿,培养。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孤独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关照。”
那文化是什么呢?根植于内心的修养,由内到外散发的魅力。
书中提及,香港缺少一种“文化”——即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情趣。人与人之间虽然有语言,却没有交流。
文末,留一个问题——
每个人选择的路各式各样,但走向死亡,是唯一不变的必经之路。我们都在慢慢老去,“老”,其实就是一个败坏的过程,你如何用智慧去处理败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