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夜》:称之为一部标准的备胎日记,毫不为过
在现在高节奏的生活中,肤浅的以为,听到白夜二字,更多的人脑海中反映出来的,或许是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可惜的是,这么费脑的材料,对我来说有点太复杂了,暂时还没有能量去读此类推理小说,更加写不出读后感。
这里所说的《白夜》,也是一部小说,是由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写的中篇小说。一样是非常有名、流传很广的。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著名作家,名字虽然很长,还有点拗口,不过在我们国家知名度特别的高,也许部分原因和民国时期其很多作品被翻译过来有关,鲁迅曾经说过(这句话,他真的说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人类灵魂的伟大审问者,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有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快地处死,竭力要放他们活得长久。
具体到小说《白夜》来说,格调就轻松很多,愉悦很多。
一口气读完,私以为,小说完全可以称呼为是一部标准的备胎日记,对男女之间爱情及备胎心理的描写,细致入微,引人入胜,抓得准,把的牢。假设是站在一位正处其位的人的角度来思考的话,正可谓:真是相思苦、辛酸泪。
认真的读起来,小说描写的故事极其的简单。
一位名叫娜斯简卡的姑娘,在情窦初开的年纪,遇到了一位好心的年轻房客,在接触的过程中,两个人相互之间互生爱慕。房客是一位有爱心、负责任的年轻人,因为在莫斯科还有些事情需要办理,不得不暂时别过。
两位处于恋爱中的年轻人,共同商定,一年以后,在彼得堡的一个桥上相见,如果还是一个未婚、一个未娶的话,到时候就可以双宿双飞,开始幸福的生活。
姑娘在度日如年的煎熬与思念中一天天的长大和成熟。约定的时间到了,刚开始房客并没有出现。姑娘虽说有点失望,仍旧在希望与盼望中纠结着。
这时候,一位从小生活在彼得堡的“幻想家”出现了,同样是年轻人,同样是好心者,机缘巧合的看到了,心花怒放,关心并安慰这位姑娘,甚至心满意足的,也极其认真、努力的花了四个夜晚在河边陪着娜斯简卡,帮助其疏解内心的苦闷,对其内心产生的犹豫,更加是各种规劝。
可以负责任的说,我们这位年轻的“幻想家”真是做到了一位备胎的极致。如果这样接着发展下去,顺利接盘,完美。确实,情节如此的进行着。
but,进行着不代表必须要以此来结尾,那样的话,对比就没有那么强烈,反差不大的情况,故事也就失去了更深层次的指代意味。幻想当然就不可以称之为幻想了。
关键时期,姑娘已经准备转向了,甜言蜜语和伤心绝望的话也说出去了,诗和远方没有了,还要顾念当下的现实呀。恰当的时机,正确的人,出现在了正确的位置上,那位心心念的房客出现了,姑娘立即放弃刚才说出的承诺,一刻不停的扑到爱恋之人怀中,姑娘飞走了。
年轻的幻想家幻想破灭了,再一次对眼前的事物陷入无感的境地,估计在房客出现的第一时间,“幻想家”杀人的心都有了。
剧透的差不多了,总结来说,对心理的描写非常到位。例如通过外在事物在内心呈现的不同颜色来说明“幻想家”的感知,厉害大大的。
好想和哪位“幻想家”说一句:加油,只要活着,面包(身体和灵魂的伴侣)都会有的,只是可能做面包的粮食有所差别。
真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