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

作者: 阿琳达 | 来源:发表于2023-05-31 11:10 被阅读0次

                                        摘抄/郝琳

            在谈到如何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采用适当的方法。他认为只有针对具体的学生,谴责的语言才能获得强大的力量,要避免对学生集体进行责备。当怒气冲冲的教师责备学生集体时,往往是“一般地”痛斥恶习,并指望自己的责备能够触及那些现在一点过错也没有的人,因为那些人以后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无知,因为这等于给所有人都开了同一种药,希望这种药既对不需要治疗的人无害,又对需要治疗的人来说恰到好处。

            苏霍姆林斯基的提醒值得所有班主任反思。在大量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不止一次听说这样的事例 : 班主任因为学生做的某一件错事而大发雷霆,在班上对学生进行集体训斥,其实犯错的不过是几个学生而已。但全班学生必须战战兢兢地陪着一起挨训。细细分析教师这样做的初衷恰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希望学生能够“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认为这样做既批评了那些犯错的学生,又警示了其他没有犯错的学生。

            其实教师的这个做法就意味着他在内心里认为那些没有犯错的学生迟早是会犯错的,这就等于给他们打了一支预防针。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这是一种教育上非常无知的表现。对那些犯了错误需要批评教育的孩子来说这种集体批评与惩戒很难抵达他们的心灵,而不能抵达心灵的批评与惩戒是没有多大效果的,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震慑,是一种让他们在集体面前丢脸的行为,他们不但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错误,相反还会在心里对教师产生怨恨,甚至会因为自己在集体面前丢脸了而觉得已经为所犯的错误付出了代价,他们就不会再进一步思考 :我该采取哪些具体的行动来改正错误,挽回过失?有些经受了这种批评的孩子还会破罐子破摔,因为这种在大庭广众下的批评使他们丢尽了脸。而对那些没有犯错却被陪绑的孩子,他们内心的冤屈自不必多说,他们还会觉得犯错与不犯错都没有多大区别,反正一样要接受训诫;又由于教师批评的那种错误行为与他们毫不相干,可他们还是要坐在那里接受批评教育,这就等于他们在预先接受警告,在这样的警告中,他们感受到了老师的不信任,老师认为他们迟早会犯同样的错误·.....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学生的批评与惩戒应尽可能针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不宜采用集体训诫的形式。当然,在针对具体的人和事进行教育时,应结合事件的性质和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采取措施。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批评与惩戒学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 : 批评与惩戒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反思。批评与惩戒不应该成为一种结果,更应该是一种手段、一个过程。如果批评与惩戒不能促进学生反思,它们的存在就没有意义和价值,更谈不上让学生采取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班主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ly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