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课·第2.2讲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11月27日“崔律精时力之阅读理解课”系列第2.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
自己找个片段,进行重述(最好找之前自己做过重述的,可以把两版重述的内容进行对比)
<实践日志(记录)>
1.我在本讲中的收获:
1)大脑地图。
@hym对上节课关于画图/书的地图部分重述为“大脑地图”,并且有具体讲解如何大脑成图,反思我自己的重述又回到了转述层面,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表面。
崔律逻辑思维好的原因之一她每时每刻都在画图(大脑),框架的呈现内容,所以她时刻知道自己在哪,主题在哪,不会跑偏。
头脑中有地图,就不怕被淹没在知识的海洋中了!听课这件事,也可以尝试用大脑地图的方式来学习,先框架性了解内容,然后具体到每个主题里学习关键内容。
2)特别标注新知
Alieen用【一个新知】标注出习得的新知这个方法可以刻意提醒自己挖掘新知,从表面信息再深一步的思考学习。借鉴【今日新知】。她的新知区分了不同关系图的区别,我也再次重述一下:思维导图、金字塔、以及阶梯上升、螺旋上升或特殊关系图都是通过图示的方式表现不同信息之间的关系,即用图表现逻辑关系。区别在于思维导图重点体现的关系是不同分支之间的并列,以及同一分支之间的递进关系。它无法实现阶梯上升关系、螺旋上升关系,交叉关系等逻辑关系。因此,啥都用思维导图来套是不恰当的,不利于逻辑思维的训练。日后遇到特殊的图可以有意识的去读图背后的逻辑。
3)昨日重述亮点学习
讲解技巧:对话式,一问一答的方式重述。延伸:编剧本、编故事等。“说的很对,但不全对”这个句子可以通用。使用经典案例,例如用《老人与海》里的老人作为积极主动的案例。
讲解技巧:同一个栗子正反讲。早上起床上班遭遇雨天的故事,用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两个方向来讲,更深刻的理解概念。
讲解技巧:把学习地图用讲述的方式讲出来。例如积极主动是高效能人士七个习惯的最基本的、首要习惯。
刻意练习拆分关键词及编号和层级。
讲解技巧:借用金句来强调,让严肃的讲解变得活泼起来。
4)崔律重述 用大脑地图帮助理解
通过关键词积极主动,以及积极主动的重要性即在七个习惯中的位置和地位引入概念,然后使用一看就懂的逻辑关系图讲解。
第一张关系图 用外部环境重述刺激,用行为重述回应,更直白更好理解。用自己的选择重述选择的自由,明确了主体以及积极主动的关键要素,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使用独立的意志和价值观强调自己如何可以积极主动的选择。
第二张关系图 用不利环境 (外界客观环境,他人)自己选择(积极主动:行为A:一般回应;行为B:创造有利;消极被动:行为C无反应,行为D抱怨。强调消极被动不是不回应刺激,而是任环境摆布,没有独立意志和价值观。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
第三张关系图 把具体的栗子套入第二张关系途中。
2.今日重述中发现我的进步:
1)重述了关于昨日画图部分的内容,详见本讲收获部分2),跳脱出课程PPT的讲解,用相同和不同区分每个图的用处,亮点和不足。曾使用过思维导图来读书,没有坚持太久,当时知道思维导图好,但总感觉用起来并不是啥时候都好用。直到昨天的课才发现症结点,今天通过重述清晰的梳理。此外,迸发了日后应用的小计划遇到好图就读一读背后的逻辑。
2)使用自我对话的方式,重述倾听,对倾听有了新的领悟,卡着点重述出现了心流忘了时间错过了打卡时间。进步就在我的自我对话里,如下:
【第七次重述 对自己重述版20181127 目的帮助自己再次理解】
问:翻翻,经过两天的倾听实践,你觉得你会倾听了吗?
答:没有,真正的倾听需要我真的放下自己。而放下自己听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难,特别是对自己爱的人,我着急帮助他的心情,我自以为是的各种想法和建议,以及我爱评论和论断的语言表达习惯都在干扰我放下自己。我听爱的人说话时,会没听几句就着急下结论,给建议。
问:翻翻,经过反思你觉得你懂放下自己了吗?
答:得益于丹燕的帮助,我深刻的意识到我在表达时会隐藏点什么,或者说对放下自己仍有保留。比如我用语不温柔,表述的像翻旧账。好像是在标榜你看我倾听你了吧,我这是真的倾听。但事实上我自己能感觉到我没有营造出真正的倾听之后又的能量场,感受不到心心相印,也跳不起爱的双人芭蕾舞。
问:翻翻,那你又重新调整重述策略了吗?
答:我尝试了丹燕的妙招,以试探性的方式开场。嗯,果然总是重述倾听,他是不愿意听的。直接回答不想听。于是我听他讲,过程中听回应听回应,因为讲的有点长,我又不自觉地有点恍惚,生怕一不留神漏了啥关键信息,事实上有的地方是习惯性漏掉了。我还是忍不住给出一些结论性的回应,或者提出问题。聊完后,我问他,我刚刚是倾听吗。他回答不算,是探讨。
问:翻翻,你对探讨和倾听做了区分吗?
答:探讨是互相都表达想法,用脑多。倾听是一个人表达,另一个人给出关注用心多用脑少。这是两件事,也就是说倾听应该尤其适用范围,我觉得他讲述他新思考的理论或发现,这是一个期待探讨的讲述。所以我适当的发表看法,提出问题,是在帮助他,同时也是帮助我自己理解他的想法,是共同成长和自我完善,因此可以说在过程中也是有倾听的。
问:翻翻,你和丹燕讨论了探讨和倾听,她怎么看?
答:丹燕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建议,用嗯,喔等回应,不给任何有意义的词语。我觉得这个对于我之前总想下结论给建议的情况很有用,与其纠结说这个合不合适,还不说嗯,喔,接用心着听他说下去。另外,丹燕提到的助人才能自助,只有他被倾听了,你才会被亲git你到,帮助对方我的受益才会更大。这个对我启发很大,我第五次重述的主语是你,其实就是希望他能主动倾听我,但我忽略了是我在学真的倾听,我需要主动倾听他。这有点像你得先爱我,我才爱你,是违背爱的原理的行为。
问:翻翻,你觉得你领悟真的倾听了吗?
答:更深一步了,我觉得实践会帮助逐渐接近真的倾听的。我要谢谢崔律的选题,我的坚持,还有丹燕的建议。
3.我的疑问(周六答疑) :
4.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