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刷屏越迷茫

作者: 敦格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16-08-03 22:24 被阅读374次

    大数据时代,信息泛滥,我们连碎片化时间都用上了,不断的阅读,仍落得个眼花缭乱。知识越多,刷屏越多,反而越迷茫!信息成了泡沫,刷吧,无所得!不刷吧,怕落伍!生命有限,学海无涯,逼着我们思考:该学点啥知识?又怎么去求知?

    一、“知”是什么?
    1.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

    敦格

    就是口中说出的道理,像射出的箭矢一样。也许有两层含义:
    一是迅捷,不假思索;
    二是审慎,覆水难收。

    知理之速,如矢之疾也。
    --《徐曰》

    2.“知”通“智”
    一个人的智慧指的什么?也许是“判断、觉察”等能力所构成的思维模式。

    識也,覺也。
    --《玉篇》

    心灵透彻为智。

    目彻为明,耳彻为聪,鼻彻为颤,口彻为甘,心彻为知,知彻为德。
    --《庄子·外物》

    二、什么是求知?
    说一个人有智慧,有思想,是说什么呢?是说他掌握的信息多吗?硬盘里的信息多,但好像没有智慧!

    也许是说这个人的思维模式与众不同,对很多事都有自己的观点。

    观点又是什么呢?是一个信息吗?信息可以放在硬盘上、手机上、网络上,我们刷屏刷来的信息也不少,好像也不是自己的观点。

    观点,也许是基于事实之上的,一种系统性的判断和理解框架。

    一个人,掌握的事实越多,就越容易做出判断,积累的观点就越多,或者也就更有智慧。

    错误的观点也是观点,就是说我们的观点可能并不是事实。

    其实判断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也是很难的。大多数观点都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才是正确的。怎么判断我的观点是否正确呢?也许我可以问问自己:可以说出多少个证据来?

    说到证据,证据本身也是一个观点,我们是用观点在证明观点。有意思的是,也许我的一个证据是“人家张叫兽这么说的~~~”,呵呵……

    观点就好像树叶一样,色彩纷呈,很迷人;地上的树叶一层压一层,观点也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

    我们都不知道在捡第几层树叶了,互相讨论着树叶的美丽,都说自己是对的,是否想过:也许早已远离了事实呢?当时提出这个观点的人,本意是为啥呢?

    敦格

    幸甚,有那么一片树叶,我们捡起来后,看到下面不再是树叶,是地面。瞥到了事实,我们“见地”了。这个观点不是前人的,是我们自己的。

    比如,饿了就要吃饭!比如摔了一跤,真疼!这个不是信息,不是思考得来的,是真知。

    我们就由一些真的假的观点组成吧?若如此,你说,训练我们的思维模式,以便能多求些真知,是不是会过的更舒服些呢?

    三、怎么求知?
    我们花太多时间思考,而做的不够,浅尝辄止,未格一物。深层原因,还是一个贪婪。我们总想找一个最快最究竟最厉害的法门,总告诉自己,找到了再做。却不肯相信,路在自己脚下,走,就是最快的。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中庸》

    生活实践出真知,言行一致,渐入佳境!

    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中庸》

    四、学点什么?

    绝学无忧
    --老子

    绝学不是不学:一代圣人老子岂会不知人类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与自然同在,才能与时俱进。
    老子提醒世人:绝为学而学,绝名利之学,绝空泛之学;
    老子倡导的是:行有用之学,悟真如之理,入实相之真,身心与道合和;
    如此绝,如此学,即能无忧。

    格物致知!
    --《大学》

    作为人,何为正确?

    五、学来学去又为了什么?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孟子

    透过树叶观点的维度,再透过树干思维模式的维度,向树根深处那个能知的如如不动的真我伸出手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越刷屏越迷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uqf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