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关于微信和社交礼仪有哪些需要注意?
案例一:
独自上出租车,坐后面,因为都不认识,比较陌生,坐前面会让师傅紧张;如果是老板开车,坐副驾驶,因为后面是尊位,坐后面好像老板给你打工,让老板不舒服,如果老板开车,你上级也在,让上级坐副驾驶,自己做右后,这样让上级和老板方便沟通,如果老板和你沟通也比你坐左后方便,如果你老板开车,你上级也在,但还有个女士,这时看情况,如果女士和上级或老板等级差不多,让女士做副驾驶,上级坐左后,自己坐右后,这时副驾驶位比较唯一,让女士感到舒服,同时,女士和上级,老板都方便沟通!自己也方便下车给女士开门。
案例二:
如果不是什么节日,群发一些祝福也会让人感觉到特别不舒服。一方面他们不知道你发这个的目的是什么,另外他们也不知道是否该回你。 即使一定要发,也不能群发,每条要有对方的称谓。这样至少显得比较用心,不是套路。
案例三:
正好今天发朋友圈吐槽:朋友咨询我事情,发了几条59秒的语音,我回“听不清”,他发了声音更大的语音过来。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
案例四:
巧用微信沟通,逼疯好友: 1.每次聊天,一大推语音 2.群发信息,不管发啥,祝福求点赞等 3.群里总有人时不时扔广告 4.聊天,一言不合就斗图,一斗就停不下来 5.潜水党秒抢红包 6.朋友圈求投票求点赞 7.每天一条鸡汤文 8.朋友圈疯狂晒图晒自拍,长的好看的就不说了,难看的自拍想干啥。
122.如何能正确理解,时间的颗粒度?
案例一:
确实是这样,这个道理还好我很早就懂,特别是去年见到罗振宇一起聊天,他说自己是按照每十分钟安排自己的事情,我很震惊,认识罗胖儿很多年,发现他提高了很多个高度,也是我值得学习的,我努力把自己做到时间颗粒是半小时,加油!
案例二:
时间颗粒度好比屏幕分辨率,比尔盖茨是16k巨屏显示器,王健林是8k宽屏显示屏……很多人只能做到720P手机显示屏。精细自己的时间颗粒度,让两段时间之间的缝隙变得更小。
案例三:
我的待办清单上时间颗粒度一般都是1小时,所以今天大学同学邀请我参加同学聚会时我十分纠结,因为我知道聚会至少要花几个小时,但确实想见见这些要好的同学,不去的话也怕他们误会显得不近人情,怎么破? 回答:
去一个小时。然后礼貌而坚定地打招呼,提前离开。
123.有哪些职业话的好习惯,能快速学习?
案例一:
失信。
有些人很喜欢说“这件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放心,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没问题,哥明天就给你搞定”。可是,第二天酒醒之后,自己说过什么,全忘了。完全不把自己的承诺当回事,或者超出自己能力过分承诺(Over-Commitment),都是职业化的大忌。
案例二:
迟到。
“我不就是迟到了15分钟吗,我保证,不耽误你后面的事,还是按照原定时间,准时结束。”这也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你把和别人约的1小时,当成了自己的财富,然后大手一挥,这15分钟我不在乎,没了就没了。你要记住,这15分钟不是你的,如果45分钟真的可以聊完,那省下来的15分钟,对方一定有比等你更重要的事情可做。千万不能迟到。如果真的迟到了,一定要非常诚恳地道歉,并且补偿对方。
案例三:
劝酒。
“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这是中国商业界的一道奇观,让外国人看得目瞪口呆。这个逻辑在哪里?你喜欢喝,你就喝;我不喜欢喝,我就不喝。“我不喝就是看不起你”,这个逻辑到底在哪里啊?劝酒,究其根源,是一种“服从性测试”。劝酒、服毒、投名状,都是在商业文明还不健全的时候,建立信任的手段。把这一瓶喝下去,我就把订单给你;把这颗毒药吃下去,完成任务后,再给你解药;去杀个人,带着人头上梁山,我们就是兄弟 …… 是一个道理。试着把喝酒,仅仅当成自己的爱好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