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终于在网上公映了,乘着周末,刷了这部赚够了泪水的高分剧,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评分高,一般都不会令人失望。
关于二胎的年龄差、关于重男轻女的保守思想、关于意外的措手不及、关于责任的担当等等一桩桩一件件事,都直击现代人的痛点。
看过之后,除了姐姐安然的无奈和挣扎令人心疼之外,还有朱媛媛饰演的姑妈,在整理套娃时说俄语的一幕,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她原本有理想、有实力、也有野心,但因为妈妈打电话说弟弟家生了个女娃,需要帮忙照顾,姑妈就放弃了自己的打拼,回家帮着照看。
整部剧中,姑妈总是不停对安然说:“你是姐姐。”然后拿自己做示范。原因是自己也是姐姐,年少时将家里唯一的上学机会留给弟弟,成人后为了弟弟放弃自己的追求,帮弟弟带孩子等等一系列牺牲自己、成全弟弟的付出。她觉得这些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虽然心里有遗憾,但遗憾抵不过她心里的付出感,所以她的理论是:安然也要为弟弟负责。
安然一边想挣脱姑妈,一边又深受姑妈的影响,在故事的最后虽然留下了悬念,但是可以推测的是,安然不会不管弟弟,这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和自己内心的选择。
可是冷静想一想,就真的没有更好的选择了吗?
姑妈从来没有做过自己,即使她有实力做自己。她扶持弟弟,这是她内心的选择。
安然想做自己,但是又不甘心,她太想得到父母的认可了,她所有的努力和独立,只不过是为了有一天站在父母面前,父母能说一句:“原来我女儿也是不错的。”可是安然不了解的是,她的这种追求,是她的动力的同时,也是她所有痛苦的来源,所以她会在深夜哭泣,但不会在男朋友和外人面前示弱。
所以,选择证明给父母看,这是安然内心的选择。
实际上,只要弟弟在,安然怎么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再成功也得不到父母的夸赞,他们拼尽全力生下弟弟就是实证。
安然还有一个更轻松的活法:承认弟弟就是比自己好,承认自己就是没有男孩子好,管它这个承认和实事之间是否温和呢,然后生活大概可以轻松一点点。
我们大多数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被自己的内心选择束缚住,看似太多的生不由己,追根溯源,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选择。
比如姑妈,她在外面闯荡时,弟弟已经成年娶妻,她就算不回来又能怎么样呢?无非就是少了一些付出感,多一点骂声,忽视这些骂声,自己也能真正活一回。
人这一生,最难得是突破完美主义,勇敢做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