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说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感慨良久,心绪难平。
一次公益课上,老师要和观众做个小互动,随机挑选了陌生的一男一女到讲台上来。
首先,老师要求男士坐到一把椅子上,男士欣然坐下来,又要求女士坐到男士的大腿上。
观众席上一片骚动,都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俩,甚至有些“幸灾乐祸”。
起初,女士面露难色,左右为难。
这时,老师再次要求她坐到男士大腿上去。女士面红耳赤,仍觉得为难。
可是,老师第三次要求她坐下去。迫于老师的威严,还有观众的“热切期盼”,这位女士终于妥协,轻轻坐在了这位陌生男士的大腿上。
老师宣布:“游戏已结束。”
观众席上笑声一片,这一男一女,面面相觑,欲言又止,尴尬不已。
这时,老师问男士:“你为什么要坐在椅子上?”
男士理直气壮地说:“还不是你让我坐的?”
老师又问女士:“你为什么要坐到他的大腿上?”
女士有些愠怒地说:“还不是你非让我坐的?”
老师请他们回到座位上,笑着说:“面对违背个人意愿的无理要求,开口说个“不”字就那么困难吗?”
顿时,观众席上安静下来。如果自己参与了游戏,能坚定地说出那个“不”字吗?恐怕都很难。
接着,老师说:“你的所有委屈,所有悲苦,不是别人强加给你的,说到底,那都是你自己的选择。”
太多太多的家庭,都要求孩子“听话”“懂事”,不过是要求孩子遵循成人的意愿而已。那些自我意识薄弱的孩子,长大以后,也就成了“处处受委屈”的成人。
工作中,任劳任怨,耐心等着有朝一日,老板会赞扬自己的付出。可事实是,庆功薄上从来没有自己的名字,老板的“欣赏”永远也不会出现。很委屈,为什么老板有眼无珠,而自己为什么渐渐包揽了所有杂事?
家庭中,辛辛苦苦,包揽所有家务,吃的穿得永远是最差,只需要家人给一个赞赏和肯定,可“指责”永远比“赞赏”先到。很委屈,为什么累死累活,又节省,家人还不满?
学习中,认认真真,偶尔考个满分,却隐隐不安,担心学霸的眼神从此不再友好,也不想被他人仰望。很委屈,为什么老师从不让自己做班干部?
……
我在传统家庭中长大,自我意识也非常薄弱。
走在人群中,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只要超过三个人,我就自动选择闭口不言,只听不说。
对有些事情,也没有“可以”和“绝对不行”之区分,看起来很随性,也很好说话,似乎什么事情都不在乎,虽然心里也介意……
扪心自问,我喜欢这样的自己吗?答案显而易见——不喜欢。
我想,我该好好考虑一下,具体怎么做,才能遵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至少终于懂得:首先要尊重自己,别人才能尊重你。
我思,故我在。
我在,故我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