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拒绝了一个读书会的邀请,
原因是我觉察到我最近给自己做了很多“加法”,
想做的事情又慢慢变多了,
感觉到焦虑和紧张。
经过反思之后,
我发现我内心还是受到了失去工作的影响,
虽然有补偿金,
但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
我希望自己在这段时间内能够找到可以让自己
得以持续生存且不用回去工作的事情。
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种模式,
一旦紧张着急了,
就很容易慌张和亢奋,
就会冒出很多想法和想去做的事情,
然后就风风火火地出发了,
走出去之后,
才发现自己身负各种重任,
还有不同人对自己的期待,
如果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
或者是很多琐碎的小事情,
就会让我变得愤怒、着急和烦躁,
随之而来的就是想逃避,
指责他人没有支持到我,
压力也就随之越来越大。
我感觉我自己想抓住各种可能性,
是因为我内心的恐惧驱使着我盲目地向前冲,
因为我总会觉得如果其中一件没做成就还有其他事情,
当然大家都听过鸡蛋不要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
只是大家没有听过的一个道理是,
如果你鸡蛋足够多的话,不放同一个篮子是可以的,
但是你的鸡蛋比较少的话,比如只有一个,
那你就只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确实我们可以并行着来做不同的事情,
但是一旦过度了,就会分心,
结果可能是什么都没有做好。
特别是当我们心里面有了一个念头:万一我做不好呢?
往往这个念头就成真了。
当我这个觉察之后,
我就决定让自己先停下来,
要检查、审视和重新评估一下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里面,
哪些要放下的?哪些是要继续的?
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重要的?
哪些是可以协调资源来进行的?
哪些是需要自己亲力亲为的?
每个月都要审视一次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如何审视和重新评估呢?
我认为要不断地清晰自己的目标,
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都要梳理一下。
时长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情能够帮助我达成目标吗?
这件事情是不是最重要的?
如果它是重要的,那么我应该如何分配时间给它?
如果我放弃其他事情,会不会可惜呢?
它会对我造成什么影响?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我是否真心实意地想做这件事情?
背后推动我的力量是因为恐惧?还是我认同它的价值?
很庆幸我自己在目标方面还是做的不错的,
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知道什么对自己是重要的。
另外要我保持自我的觉察,
当我感到焦虑、慌张、想逃跑的时候,
我就需要给自己按下一个暂停键,
有时候我们的慌张是因为我们处在事件当中,
就会看不到进程看不到目标,
所以我们要停下来,
看到我们已经做到的事情,
要看见我们目前处在哪个阶段。
就好像我在跑步的时候,
我的目标是在椭圆机上跑完40分钟,
那么我会把40分钟氛围3个阶段,
第一个是平稳阶段:前25分钟,
第二个是冲刺阶段:25分钟到35分钟,
第三个是放松阶段:35分钟到40分钟。
然后我会把每25分钟氛围5个5分钟,
再把5分钟分为5个1分钟,
这样我能够持续看见我在完成我的目标,
同时我也能够持续保持成就感,
这样就能够帮我更好地坚持完成一件事情啦。
另外一个就是要累了就要让自己休息,
毕竟我挺看重身心健康的,
而且我认为成长比成功重要,
所以我会分配休息时间给我自己,
现在我的休息就是让大脑放松,
所以睡眠、冥想和发呆就是最好的休息。
还有就是要敢于承认自己脆弱和做不到的部分,
有时候真的不要逞强,
做不到或者做不好不是你不够努力,
或许是还没有那个认知,
还有就是你没有足够的资金、人以及适合的情境,
所以人真的要做可以适当用力的事情,
太过用力反而会伤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