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原文】《宋及楚人平》节选
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矣。”郑人囚而献诸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而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女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信载义而行之为利。谋不失利,以卫社稷,民之主也。义无二信,信无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死而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下臣获考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
【译文】
晋侯派解扬前往宋国,让宋人不要降服楚国,说:“晋国的援军都已经出发,快要到达了。”解扬经过郑国时,郑人把他抓了起来,并献给楚国。楚王用大量财物贿赂他,让他说晋国没有出兵,解扬不答应。威逼再三他才答应。楚王让他登上楼车,按照楚国人的意思向宋国人喊话,解扬便趁机传达了晋君的命令。楚王准备杀掉他,派人对他说:“你已经答应了我,现在又反悔,是什么缘故?不是我们不讲信义,是你抛弃了它。你快去接受死刑吧!”解扬回答说:“下臣听说,国君能够制定正确的命令就是义,臣下能够接受和执行命令就是信,以臣下的信去贯彻国君的义并加以推广就是利益。谋划而不失去利益,并以此来捍卫社稷,就是万民的主人。贯彻义不能有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守信的臣子也不能同时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命令。大王赠给臣下财物,说明大王不懂得命令的含义。臣下接受国君的命令出使他国,宁可去死也不能废弃国君的命令,怎么可以因财物而改变呢?臣下之所以答应大王,那是为了借机会完成我晋国国君给我的使命。即使死了而能完成使命,这是臣下的福分。我们国君用守信的臣子,臣下死得其所,我还追求什么呢?”楚王于是赦免了解扬,放他回国。
【感悟】
解扬临危不惧,想方设法完成君王的命令,他对信义的解释让楚王信服。解扬忠于职守,忠心为主令人佩服。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了完成使命,为了正义的事业,多少英雄竟折腰。
纵观历史,多少风流人物,血洒疆场,为国为民,忠心不二。孔子说,不义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如浮云;文天祥视高官厚禄为粪土,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铮铮誓言;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义无反顾,“生的光荣,死的伟大”。
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红军翻雪山过草地,踏出生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创了美好未来。多少志士仁人,为之倾撒热血。
生活中也离不开忠信。现在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人与人交流渐密。一些人经不住诱惑,背叛婚姻,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国事家事,大事小事都离不开忠诚,缺不了信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