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整理于“镇西茶馆”的《李镇西: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一句很令老师们反感的话。
有人说这句话是陈鹤琴说的,有的人说是苏霍姆林斯说的。所以每当说起这句话,老师们都要顺带把这两位大师骂一通。但其实他们到底在哪里说的,在哪本书写的,却没人说得清楚。
后来有一天,我在看苏霍姆林斯的《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真找到了这句话。但果不其然,大家是冤枉苏霍姆林斯基了:话是原话,意思却背道而驰。
苏霍姆斯林斯基在这里,是把这句话作为批驳靶子而引用的,为了论证“难教的儿童总会是有的,无论如何也不能摆脱他们”这个论点。后文霍姆林斯基还详细分析了这样的学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积极解决问题的建议。
所以,重申一遍,苏霍姆林斯基并不赞成这句话。他是把这句话提出来予以批评,目的恰恰是肯定“难教的儿童总会是有的”。
所以,不要将这句话作为对教师的评价标准!
当教师们自己这么说,只是教育者严于律己的表现。
被周恩来总理称作“国宝”的已故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霍懋征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但在她的语境里,“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强调的是孩子的可塑性,是霍懋征老师对自己教育的严格要求。
究竟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呢?
学校教育只占了教育的三分之一。除此之外,学生还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环境的影响,还有自身的自我教育。
美国著名的小学教师雷夫坦率地说他有没教育好的学生,他说:我为他感到遗憾,但我并不认为这是我的失败。事实上我们不可能拯救每一个孩子。
“医生不让病人吸烟,但这人不听,后来患癌症死了,我们能够指责医生吗?”
教育不是万能的。
因此,如果有教师用这句话来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但如果有人用它来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
教育的确不是万能的。教师们不应该把所有的事儿都往身上揽,也不应承担他们无法承担的责任。
网友评论